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盛唐时期(公元649年-公元820年)被认为是唐王朝的巅峰。盛唐妇女常服服饰多姿,在中国历代妇女服饰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大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妇女常服服饰的发展自唐高宗初年伊始,历经170余年的朝代兴衰,其保留下来的服饰文化与艺术成果,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和史料价值。盛唐时期的妇女常服,横向综合游牧民族与外来服装元素以形成定式;纵向在前代裙装常服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了初唐女着男装体制与胡服体制,彻底打破了历代旧有的妇女常服皆为裙装的范式,并自上而下形成新的稳定范式。本研究将放大服装史上盛唐这一时代节点,着眼于盛唐妇女常服背后的发展脉络,以西安近郊出土壁画为主要依据,结合考古报告、文献资料、传世名录、土出文物等资料,对盛唐妇女常服服饰进行梳理。本研究以盛唐妇女常服服饰造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西安近郊地区出土的二十七座规格较高的盛唐纪念墓葬,以三百九十三例盛唐妇女常服服饰壁画的图像资料样本进行服饰造型分析,通过分析梳理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盛唐妇女服饰制度。将大量文献以及服装实物中出现的盛唐妇女常服服饰进行二次验证,对于盛唐初期、盛唐中期、盛唐末期三个阶段的服饰造型特点分布变迁进行规律梳理,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将盛唐妇女常服的造型语言特点进行解构式阐述,从理论层面对妇女常服变迁表现进行深入挖掘。因资料局限,本文研究结论仅适用于盛唐墓室壁画中宦门妇女、女侍及乐舞伎的常服服饰造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