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对比1+PRN和3+PRN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种方案的平均注药次数,对两种方案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 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BRVO-ME患者共60例,随机分入1+PRN组(30例)和3+PRN组(30例),1+PRN组接受1针注药后改按需注药,3+PRN组连续3针负荷治疗后改按需注药。所有患者第1次注药后随访共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及平均注药次数,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平均成本效果比(A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进行两种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 果]治疗后第6月,3+PRN组BCVA(LogMAR)由0.82±0.17提高到0.35±0.12,CMT 由 541.5±92.3 μ m 降低到 256.6±44.1 u m,1+PRN 组 BCVA 由0.80±0.24 提高到 0.38±0.13,CMT 由 505.3±84.0 μ m 降低到 261.4±24.7 μ m,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点BCVA和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PRN组和3+PRN组在随访终点BCVA较基线分别提高-0.42±0.291ogMAR和-0.47±0.241ogMAR,CMT 较基线分别降低 243.9±50.7 μ m 和 284.9±46.2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点,3+PRN组有16例(53.3%)患者BCVA≥0.5,1+PRN组有14例(46.7%)患者BCVA≥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RN和1+PRN组平均注药次数分别为3.64±0.73针和2.30±0.91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1)。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病程、基线BCVA和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预后相关,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基线BCVA较好和椭圆体带完整的患者视力预后较好。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1+PRN方案取得单位BCVA或CMT获益需要的成本均低于3+PRN方案,1+PRN方案治疗BRVO-ME更具成本-效果优势。[结 论]1.康柏西普治疗BRVO-ME安全有效,1+PRN方案和3+PRN方案治疗BRVO-ME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类似的疗效;2.康柏西普1+PRN方案治疗BRVO-ME比起3+PRN方案在短期内有更少的注药次数,更具成本-效果优势;3.康柏西普治疗BRVO-ME中,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基线BCVA较好和椭圆体带完整的患者视力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