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潭岛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海岛地区,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岛内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在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合理的规划、开发和保护岛内地下水资源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对平潭岛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收集平潭岛水文地质、地下水开发利用等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该功能评价体系由要素指标层、属性指标层、功能准则层和系统目标层组成。本文中要素指标是从驱动-状态-响应三方面进行了归纳选择;功能层包括3个指标,分别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资源功能的属性指标包括占有性、再生性和可用性,生态功能的属性指标包括景观环境维持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地质环境功能包括地下水系统衰变性一个属性指标。本文引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各层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构建了浅层地下水功能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评价分级体系,为地下水功能区划提供依据。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完成后,本文对基础要素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应用GI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单元格网划分和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完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目标功能和主导功能评价。根据平潭岛地下水资源规划利用状况,本文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二级体系。基于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结果和区划体系,本文通过比较地下水的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三大功能间的强弱关系,建立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二级功能区划的评分体系,实现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并选取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富水性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结果如下:(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区面积为90.3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2%,开采潜力比较大。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源区面积为62.33 km~2,主要分布在芦洋埔、连九埔、龙王头埔和七里埔平原;分散式开发利用区面积为28.04 km~2,主要分布在君山北麓、君山西侧的中楼乡中部、流水镇、潭城镇北部和洋中洋埔平原。(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保护区面积为14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44%。其中生态脆弱区面积为46.61 km~2,主要分布在苏澳镇南部、君山山脚、澳前镇、三十六脚湖自然保护区和敖东镇南部;地下水水源涵养区面积为96.39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山丘基岩区。(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保留区面积为61.8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94%。其中不宜开采区面积为41.38 km~2,主要分布在围垦区、竹峪口的海水入侵区和火烧港盐田;储备区面积为20.44 km~2,主要分布在芦洋埔西侧和七里铺南部。通过对区划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本文的区划成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为平潭岛目前和未来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