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行业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受众规模。然而,P2P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的大量欺诈以及比例极高的问题平台表明P2P业务运营存在相当高的信贷风险。大量研究表明,P2P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归纳P2P行业整体的发展特征,从理论研究角度出发分析P2P信贷发展的边界,研究P2P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而为政府在监管P2P等非正规金融主体方面建言献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WIND平台2014—2018年P2P行业发展数据,发现P2P行业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平台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2P行业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信贷风险每半年周期性集中爆发。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从不完全信息市场、政府监管、金融科技这几个方面考察P2P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政府对P2P信贷监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银行来说,P2P信贷在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P2P进入初期将扩大P2P自身以及银行信贷,降低银行的贷款不良率以及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在银行受到相对严格的贷款监管的条件下,银行信贷限制额度的适度放松有助于降低银行与P2P过高的贷款准入限制,实现银行业与P2P的共存共荣。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对P2P的监管需要充分把握宏观经济与P2P发展前景,实现反周期监管调控。在宏观信贷紧缩的背景下,政府应当适当放松对P2P行业的监管,充分发挥P2P非正规金融主体的作用,缓解市场的效率损失。在宏观信贷扩张的背景下,政府实行适当严厉的监管有助于控制P2P行业的信贷风险,降低银行业的风险。对于金融科技来说,金融科技的引入有助于降低P2P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在宏观信贷扩张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引入极易扩大银行业风险。而在宏观信贷紧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引入则有助于降低银行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