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乙烯信号转导组分LeEIL1在拟南芥ein2突变体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番茄乙烯信号转导组分LeEIL1在拟南芥ein2突变体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①将质粒pBluescript SK-LeEIL 1用BamH I酶切获得LeEIL1基因序列,利用pDH51质粒的35S CaMV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了表达载体pBIN19-LeEIL1。 ②将双元载体pBIN19-LeEIL1转入农杆菌,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LeEIL1基因转入拟南芥ein2突变体中。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两个转化株系,即LeEIL1-ein2和LeEIL1-ein2。 ③对转化株系进行southem分析,结果表明:LeEIL1在LeEIL1-ein2中的拷贝数为4;LeEILl在I,eEIL1-ein2中的拷贝数为1。 ④Northem锄检测结果显示:LeEIL1-ein2和LeEIL1-ein2中LeEILl均获得表达,但其中LeEIL1-ein2中的LeEILl表达量显著高于LeEIL1-ein2。 ⑤对转基因株系LeEIL1-ein2和LeEIL1-ein2进行"三重反应"测定,其表型有明显变化,转LeEIL1基因后的拟南芥era2突变体的"三重反应"有部分恢复,并且呈现轻微的组成型反应。 ⑥转基因株系LeEIL1-ein2和LeEIL1-ein2的表型观察结果表明:转LeEIL1基因的株系比拟南芥era2突变体抽苔和花期提前;转基因株系LeEIL1-ein2和LeEIL1-ein2的抽苔和花期仍落后于野生型拟南芥;LeEIL1-ein2的抽苔和花期比LeEIL1-ein2有所提前。 ⑦克隆了拟南芥受乙烯调控基因AtPR3,AtPR4,AtPDF1.2和.AtGST2的片段。以AtPR3,AtPR4,AtPDF1.2和AtGST2为探针进行了Nonhem分析。
其他文献
抽穗期和开花期是衡量小麦发育快慢及稳定性的两个重要时期,发掘相关基因位点并应用于育种选择,可为小麦稳产性改良提供指导.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Turtur)和Triticum
羊草(Leymus chinensis)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及耐土壤瘠薄能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羊草的灰绿型和黄绿型是两个表型明显不同,在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抗干
片上网络(Networks-on-Chip,NoC)是为解决深亚微米尺寸下总线结构的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SoC)通信效率低、可扩展性差、集成度受限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通信架构
来自山羊草属的某些染色体,在单体附加到不同基因型的普通小麦中时,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杀配子作用,在不完全杀配子作用下,可高频率诱导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小麦遗传育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