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是在调查分析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基础上,探讨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人际归因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重点考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本研究运用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一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淄博市市区和农村共340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3.0和AMOS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心理幸福感总分上,小学教师性别差异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女教师心理幸福感高于男教师心理幸福感;在自主性与个人成长因子上不存在差异;在积极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受和环境控制这几个因子上,女教师高于男教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教师在个人成长因子、积极关系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这两个因子上,20-30岁的教师、31-40岁的教师得分分别高于41岁以上的教师;而在其它因子上,不同年龄段均无显著性差异.(2)对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只在环境控制因子上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性水平。事后检验表明:在环境控制因子上,20-30岁的男教师要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教师,31-40岁以及41岁以上的女教师要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教师。(3)在心理幸福感的个人成长因子上,单身小学教师显著高于已婚,而在其它各因子上不同婚姻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不同来源的小学教师,在心理幸福感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小学教师在心理幸福感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只在自主性因子上,年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三、四年级的教师高于一、二年级。(4)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各因子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5~0.41之间。小学教师人际成功归因、失败归因与心理幸福感的各因子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53~-0.20之间。(5)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人际成功归因、失败归因及心理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18~0.30之间。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幸福感各因子上,除了在个人成长因子与积极关系因子不存在相关外,在其它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18~0.22之间.(6)路径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人际成功的运气归因、人际成功内归因、人际失败外归因对心理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7)路径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是人际成功运气归因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是人际成功能力归因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是人际失败运气归因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研究二为质性研究,通过对20名小学教师的个别访谈,从具体化角度,更进一步探讨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自身能力的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人际关系和谐、学校管理好、社会支持水平高是其感到幸福的重要因素。(2)经济收入低于期望值、学校管理不当、社会支持缺乏、工作的繁琐及不喜欢这个职业是导致小学教师感到不幸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