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地理核心素养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地理学科能力作为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影响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不仅干系到高校招生选拔录取,更干系到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考试题的命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当下教育的要求及方向。2015年以来,新课标高考已组织了六年,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基本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为本文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文本。文章以SOLO分类理论为评价标准,以地理试题为桥梁,以地理学科能力考察为依据,根据解答地理试题所需要的思维能力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建立起高考地理试题的SOLO层级评价标准。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从学科能力分布、SOLO层级分布和学科能力表现水平分布三方面入手,通过对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北京卷、浙江卷、上海卷、山东卷五个地区的地理试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且都以M水平和R水平为主;2、地理学科能力表现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和综合性特点;3、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对五种地理学科能力及其四种表现水平均有所考察;4、四个地区的地方卷对学科能力考察侧重点不同,且学科能力水平表现差异较大。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如下建议:1、在高考复习上,以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和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为抓手。2、教学上,重点加强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3、全国统一命制试卷后,可采用标准化试卷,对五种地理学科能力和四个表现水平进行全面合理考察。4、对于地方卷来说,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全面考察及其表现水平的合理设置。此外,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能够对课标的行为动词与能力层级分类进行匹配,合理开展教学任务和高考复习,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