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习者大多数的英语学习都是在课堂发生的,因此,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用目标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多项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互动的枢纽,在教师话语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方式,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适时地提问、提问方法的变化对学生的回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怎样的反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等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讨论。本文以第九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课案例中随机抽取的五个教学视频为研究样本,从提问次数、问题类型、提问后等待时间及教师反馈、提问中的互动类型、回答问题的形式及教师修正问题的策略六个方面研究高中英语观摩课中课堂提问的特点。本文以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以及互动假说理论为支撑,通过观看五节全国高中英语观摩课教学视频及对视频转写语料进行分析,试图研究以下四个问题:(1)全国观摩课提问的数量和问题类型分布如何?(2)问题的等候时间以及反馈如何?(3)提问的方式和回答的形式有哪些?(4)教师是如何修正提问来引导学生作答的?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的观看及对课堂话语转写语料的分析,有以下几点发现:1.在观摩课中,教师提的展示性问题略多于参考性问题。根据布卢姆的问题认知层次来看,在听前或读前阶段教师提了三种类型的问题,按其使用比例从高至低依次为:评价性问题、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在听中或读中阶段,教师提了五种类型的问题,按其使用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理解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知识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在听后或读后阶段,教师提了六种类型的问题,按其使用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评价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和知识性问题。2.教师对问题的候答时间把握还不够,应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来准备作答;教师的反馈语基本上都是积极的,但形式多为简单的积极性反馈和重复学生的答案。3.教师提问引发的师生话语互动模式主要为简单的启动-回应-评价模式,就某一问题的话语互动回合较短;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大多是进行自愿回答,部分问题由教师指定学生作答,集体回答的基本上是简单的展示性问题。4.在课堂上教师能积极运用提问策略对所提问题进行修正以使学生作出更有效的回答。本研究结合以上发现,提出了一些借助提问手段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的建议。从教师方面来讲,第一,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以优化问答对话的质量;第二,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第三,合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问答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第四,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第五,平等对待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学生角度来说,主要是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积极大胆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