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的实时多媒体通信研究与实现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所传输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当前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正朝着多媒体综合业务发展。许多实时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点播、IP电话和远程教育等在TCP/IP网络中迅速开展起来。由于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多媒体通信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多种媒体流的出现,需要一种灵活的对话控制机制,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正是满足这种需要的一种信令协议。 SIP是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它是Internet多媒体通信和控制协议体系的一部分,但其操作以及相应的功能独立于其它协议。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采用SIP作为多媒体通信的控制信令协议,并结合其它相关协议构建一个易于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实时多媒体通信的实验性系统模型。 论文首先介绍了SIP协议的体系结构、功能、呼叫处理流程等,并对H.323协议和SIP协议进行了比较,指出SIP协议的优越性。之后介绍了实时多媒体通信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SIP协议实现中的难点并给出一个实现的框架,简要描述了实时多媒体数据传输协议RTP/RTCP的组成、特性及其原理。 论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实时多媒体通信的需求,设计了一个实时多媒体通信的实验性系统模型,并用VC++6.0对其客户端进行了编制和调试,以实践证明了SIP协议在开发实时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方便性和高效性。文章最后指出了用SIP协议融合多媒体业务尚需进行的工作。
其他文献
当需要对来自地面同一区域的两幅或多幅遥感图像进行逐像素比较时,图像配准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遥感图像配准技术已成为海量遥感图像数据处理和充分利用的瓶颈问题,它作为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在综合比较现有图像配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图像边缘特征点的基于灰度和基于特征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可以达到子像素级配准精度。 本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复杂的系统—沉积相建模系统的00模型。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长,系统的复杂性急剧上升。面向对象技术提供了驾驭系统复杂性的能力和手段。面向对象技术的关键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系统中,企业员工实际在虚拟的协作环境下工作,他们需要得到与自己工作任务相关的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