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趋缓,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已成为制约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意在加快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靠农村的自我资本积累和国家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然而在我国农村却广泛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业务单一、金融供给不足、管理粗放、金融风险突出等问题十分严重,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瓶颈约束。这些问题都亟待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探索农村金融体系前进的正确方向、创新一些制度安排来保证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这个工作不仅十分紧迫,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接下来对分别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做了详细的介绍,回顾了正规金融的改革历程和其组成部分;介绍了非正规金融的构成及形式,总结了其发展特点,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现在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供给比较薄弱;农村资金流失严重,“虹吸效应”明显;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落后,品种单一;金融中介财务状况普遍不佳;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缺乏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最后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允许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和农村正规金融展开竞争;鼓励农村金融创新,在金融机构,金融品种,金融体制上均应该根据农村金融特点进行创新;推进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创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关键是产权清晰;强化政策金融的支农作用,使我国对农村的支持符合《农业协议》的规定;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制度真空,为农村金融的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