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犯罪是人类社会久远的议题和难题,刑法的处罚和威慑并不能合理有效地预防犯罪,但是预防犯罪又是必须思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借鉴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本文将关怀作为一种关系,从本体的角度寻找青少年犯罪预防的路径,坚持历史与现实、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理论与实证的方法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进行研究。本体是本原,也是价值预设,关怀本体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本原和价值预设,是青少年犯罪预防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根本的存在。关怀青少年的生长,重视关怀型关系的建立,强调青少年从关怀客体向关怀主体的转换,让青少年在关怀关系中生成和发展关怀,即正确的关怀认知、深刻的关怀体验、良好的关怀意志、高尚的关怀理想和优良的关怀能力,期望从根本上解决控制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等难以突破的自身局限。本研究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青少年犯罪预防关怀本体确证,探寻理论工具。以往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侧重行政和法律手段等外部控制,忽视主体的自觉,为了更好地表达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文中将对关怀理论作详尽的阐述,并将关怀作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核心概念与本体。第二部分用实证的方式论证青少年犯罪预防关怀本体的合理性。将青少年作为关怀的主体,采用问卷法研究青少年的关怀品质与危险行为倾向关系,采用实验法探讨关怀情绪对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影响,采用访谈法分析关怀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研究方面,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关怀量表、青少年风险行为倾向问卷、青少年自我控制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1~25岁的1023名普通青少年和46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测试,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和AMOS 5.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等统计处理,探讨了青少年关怀品质、青少年的危险行为倾向和青少年的自我控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关怀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危险行为倾向,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危险行为倾向,构建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关怀-控制犯罪预防模型。在实验研究方面,采用行为实验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方法,应用经典道德判断实验范式,开展关怀对青少年道德判断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阈上情绪启动的条件下,在道德判断的故事情境中,关怀情绪诱发下被试对道德两难故事中的主人公行为进行道德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对道德两难故事中的主人公道德判断的判断更偏向道德。在词汇的道德判断水平上,关怀情绪启动下的道德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情绪组,且对道德词汇是非判断的反应时要明显快于对不道德词汇是非判断的反应时。总之,关怀情绪参与了道德判断的全过程且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关怀情绪对普通青少年与犯罪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影响不同。ERP脑电数据选取P2和250-450的负慢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阈上情绪启动条件下,在P2成分上,对于所有类型的青少年而言,关怀情绪启动的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情绪组和控制组,道德词汇的波幅显著高于不道德词汇的波幅。负慢波成分上,普通男青少年关怀情绪的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情绪组,犯罪青少年在关怀诱发下进行道德词汇判断的波幅显著高于中性情绪组。在CPZ电极上进行不同类型青少年关怀启动下道德判断的ERP比较研究发现,在P200成分上,犯罪青少年的关怀诱发的波幅最低,普通男性青少年关怀情绪的波幅最高。在负慢波成分上,普通男青少年和普通女青少年关怀诱发的波幅都小于中性情绪组,犯罪青少年的关怀诱发的波幅大于中性情绪组。潜伏期上,负慢波成分,犯罪青少年的不道德词汇判断的峰潜伏期显著长于女性普通青少年,而且不道德词汇判断的峰潜伏期显著长于道德词汇判断的峰潜伏期。在访谈研究中,采用访谈法记录关怀对青少年犯罪的始基影响。结果发现,关怀是青少年的存在方式,是获得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源泉。青少年是关怀的客体也是关怀的主体。预防青少年犯罪始于关怀,终于关怀。关怀本体是青少年犯罪预防最值得关注的根本问题。第三部分是青少年犯罪预防关怀本体体系研究。结合前期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青少年犯罪预防关怀本体体系。三层次即一般预防中的关怀、临界预防中的关怀和再犯罪预防中的关怀。一般预防中的关怀指开发关怀模块、建立关怀基地、创设关怀模式、建设关怀校园。临界预防中的关怀指建立关怀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重视困境儿童的关怀缺失问题、构建高风险青少年关怀机制、建设高风险青少年关怀项目。再犯罪预防中关怀有倡导关怀矫正理念、完善再犯风险评估关怀系统、创新关怀矫正模式。六防线中心理关怀是青少年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基础和前提,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生活质量、塑造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展积极心理辅导。道德关怀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关键和核心,提高青少年的关怀认知水平、增强青少年的关怀体验、锻炼青少年的关怀意志,发展青少年的关怀能力。司法关怀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保障,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一般关怀机制,完善未成年人司法特殊关怀机制。家庭关怀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健全家庭关怀法治建设、构建家庭关怀服务体系,建立家庭关怀大数据库,开辟亲职关怀网站或项目。学校关怀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第二道防线,树立关怀人格教育目标,建设关怀型师生关系,开发关怀项目。社会关怀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第三道防线,关怀流动青少年,关注少年犯罪区,关切街角社会。六条防线构成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立体关怀场。在具体策略中立足关怀,运用发展式关怀策略、情境关怀策略、多机构协作关怀策略共同实现青少年犯罪预防关怀本体价值。论文将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的切入点从行政和法律手段转移到心理和教育上,将青少年犯罪预防从外部控制转向内部自觉。将关怀置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中心位置,强调关怀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起点,也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根本,突破了以往研究聚焦社会控制的简单化思路,回归犯罪预防的本真面目,凸显犯罪预防的“人本性”,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