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之前数千年创造的物质财富总和还要多,与此同时人类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类活动导致的以碳元素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根据现有的观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CO2浓度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经达到400ppm左右。本论文基于GOSAT卫星L3数据研究了我国CO2浓度在不同区域尺度上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利用MODIS卫星数据、SRTM高程数据、能源碳排放量数据、GDP数据以及人口数据与CO2浓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CO2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对CO2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究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的影响效应,为低碳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1)我国2010年至2015年CO2浓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随着月份和季节的推移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各行政区CO2浓度也呈现出普遍的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在0.50%左右。我国CO2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分界线,分界线两侧,CO2浓度有着明显的差别。分界线东南部,多年CO2平均浓度较高,其中上海、浙江、安徽、湖北位列全国前4位,分界线西北部的CO2浓度偏低,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以及西藏位列全国后5位。(2)我国大部分的行政区(除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外)CO2浓度的周期性变化与NDVI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地表温度对CO2浓度的影响在我国各个行政区差异明显。我国CO2浓度空间分布与各行政区地形之间呈现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O2浓度变化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的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利用基于改进Kaya恒等式的LMDI分解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2004-2014年期间,三次产业部门能源结构效应的累积影响效应为正,说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大的调整,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累积影响效应为负值,说明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的逐步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