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张学良时期中央政府给予东北地方政府的一些特殊权力超出了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体现出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带有某些联邦制的特点。张学良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既有别于其父张作霖时期东北地区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也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写的是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新关系出现的原因。在这一部分里,主要介绍了新关系的出现、构成这种新关系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民国以来,东北地区被奉系割占,张氏父子先后成为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者。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在处理东北地区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的问题上,毅然选择了改旗易帜,归附南京政府。张学良时期东北地区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不同于其父时期,体现出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带有某些联邦制特点的新关系。这种新关系的出现有来自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第二部分写的是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内容。在这一部分里,主要阐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结构以及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权限划分。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国家结构属于单一制的范围。但是笔者通过对张学良时期人事任免及权力机构存废协商制、特殊经济权限与财政支助、军事实力对权力的影响、地方自治与外交权限的实施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当时的东北地方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权限划分方面,体现出了某些联邦制的特点。因此,张学良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带有某些联邦制的特点。第三部分写的是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央与地方间关系与兴衰成败成正态效应:当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协调时,这个社会的发展就比较强盛;当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矛盾对抗时,这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研究张学良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所得出的启示,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笔者通过分析得出四点启示:第一,选择合理的关系模式有利于国家及自身的发展;第二,政治稳定是两者关系正常存在发展的基础;第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具备的要素;第四,集权与分权的协调。张学良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带有某些联邦制的特点。这种关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东北当局和南京国民政府双方认同的结果。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来看,选择这一关系是合理的,有利于东北地区和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