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盗窃车牌勒索财物类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理论及实践中对该类案件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机动车号牌法律性质认定,该按何种罪定性处罚,犯罪行为是否存在牵连关系等问题众说纷纭。这些分歧不仅反映了司法实践对该类案件处理的混乱,而且还造成同罪异罚乃至量刑不公,危及法律权威,使广大民众无法正确的认识该类犯罪,影响刑法的教育作用。本文选取庞某盗窃车牌勒索财物案,对该类案件的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除引言外,正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案件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了本案的案由——庞某盗窃案以及主要案情,包括庞某盗窃车牌勒索财物案的犯罪过程、被盗车牌数量、车牌价值及敲诈勒索非法得款数额。并介绍了本案分歧意见和争议焦点。简要介绍了理论界对盗窃车牌勒索财物类案件定性存在的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构成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第二种观点认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第三种观点认为构成盗窃罪;第四种观点认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第五种观点认为构成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敲诈勒索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三者存在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罚。笔者认为本案的分歧焦点在于:第一,机动车牌是否属于国家机关证件。如果是,那么本案可能涉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如果认为车牌是普通财物,则可能构成盗窃罪;第二,盗窃车牌勒索财物行为究竟侵害了什么法益。如果认为车牌价值轻微或无价值,但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危害,盗窃车牌勒索财物行为可能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若认为该行为只是对他人财产权利的直接侵害,则可能构成盗窃罪或敲诈勒索罪;第三,一罪还是数罪。盗窃车牌与勒索财物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牵连关系,如若存在,是数罪并罚,还是从一重罪处断?第二部分,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为解决本案存在的争议,以期得出正确的法律适用,笔者将争议观点所涉及的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盗窃罪、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特征结合争议焦点问题进行了详略有别的理论阐述,并对本案处理中涉及的牵连犯概念、牵连关系的认定和牵连犯的处断原则等进行了理论阐释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案各争议观点分别予以评析,详细论证了笔者对本案的处理意见。第三部分,本案的分析与结论。本文对上述焦点问题进行了辨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车牌不具有国家机关证件的特征,仅为一般的车辆证明文件,庞某盗窃车牌行为不构成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第二,庞某盗窃车牌行为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第三,庞某多次盗窃车牌,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第四,庞某盗窃车牌勒索财物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第五,庞某触犯了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系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处断。在依据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般性法理,得出本案的处理方式——以盗窃罪与敲诈勒索罪牵连犯中的重罪(本案中为盗窃罪)定罪处罚。第四部分,本案研究的启示。本文提出了盗窃车牌勒索财物类案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盗窃车牌勒索财物类案件发生的法律原因、社会原因,并对该类案件的预防提出了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