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纳米带和纳米管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理论模型与模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体积变小,其功率密度显著增大,对于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越的导热性能,被引入到电子器件中与有机物混合或被压制成片以增强散热。但是,纳米材料之间通常会形成一种相互交错堆叠的界面,显著降低器件材料的导热能力。因此,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对于解决散热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理论方面,本文从导热微分方程出发推导得到了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理论模型。相比于传统的一维导热界面,该理论模型较好地阐述了交错堆叠界面二维导热的机制。基于推导得到的参数关系式,分析了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影响因素,发现除了常规的材料内部热阻以及材料间热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子η也会影响交错堆叠界面导热。该因子由两个无量纲参数决定,一个是材料内部热阻与材料间热阻的比值,另一个是形成交错堆叠界面材料的内部热阻之间的相对差值。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给出了优化交错堆叠界面导热性能的新方向。在模拟方面,以氮化硼纳米带与纳米管为例,使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研究了两种典型交错堆叠界面的导热性质,并且讨论了所提出的导热模型在纳米尺度的适用性。对于纳米带交错堆叠界面,结合理论模型以及模拟计算,讨论了空位缺陷对界面导热的影响。对于纳米管交错堆叠界面,研究发现该界面的界面热导会随重叠长度发生变化,并从声子态密度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与分析。本文结合理论模型推导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对纳米材料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将加深对材料界面导热机理的理解,并有助于指导纳米材料在热管理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精准评估整机性能以实现机器人在各种场合下高效高精高可靠性的应用并充分发挥性能优势越来越重要。然而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评估指标及其影响因子多、影响关系耦合性强、运行环境及工况条件多变,极大地限制了实验研究法的执行性及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评估模型。本文分析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成功研制了第一根衰减为20d B/km的石英玻璃光纤,从此拉开了光纤应用高速发展的序幕。光纤切割是光纤通信与光纤激光器制造过程中的光纤处理工艺,是得到光纤端面的常见方法。特别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生产制造中,光纤端面的质量对光纤熔接效果以及激光器的传输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掌握光纤切割机理、摸索切割工艺并构建高精度的光纤切割平台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柔性器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载体自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国防、医疗、信息、能源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柔性器件在性能测试和设计制造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1)在性能测试方面,缺乏专门针对柔性器件拉伸性能测试的设备,如实现柔性器件单轴拉伸、周向拉伸的测试设备;(2)在设计制造方面,确保柔性器件在大形变下导电性能稳定的基底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柔性器件对拉伸性能测试设备、合理基底结构的需求,本文设计
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实现单向传热使晶体定向生长,具有温度梯度、热流方向以及凝固速率可控的优势而应用广泛,而强磁场的多种作用效果可以在凝固过程中诱发晶体取向、控制熔体流动影响溶质分布以及微观组织形貌,对强磁场下金属定向凝固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凝固科学的发展、新材料的开发和工业生产工艺的优化。目前关于强磁场对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以亚共晶Mn-89.7 wt.%Sb合金和过共晶M
在工业检测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表面缺陷检测。然而在工业领域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缺陷样本,导致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难以解决所有表面缺陷检测任务。本文详细分析当前缺陷检测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小样本条件下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和无缺陷样本条件下的表面缺陷检测算法。针对表面缺陷样本获取困难,样本数量难以满足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YOLO网络的小样本缺陷检测
双目视觉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环境信息的获取与重构,故其在目标定位方面应用广泛。为了使机器人能够代替工人完成复杂、危险作业环境中的工作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量,本文研究了在双目视觉的引导下,使机器人自动进行目标定位与抓取。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了常用图像预处理算法,抑制了目标图像的噪声和增强了目标图像的细节特征。通过对特征提取、边缘提取建模和模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与轻工生产线上。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灵魂核心,其性能决定加工质量与运行效率。由于机器人是关节运动系统,运动惯量随运动位姿变化而改变,其关节力矩耦合度高,当高速、重载和臂展变化大时,其惯量变化大,非线性效应显著。使用常规的PID控制方法时,为保证稳定性只能使用保守的控制参数,由此导致动态特性差,轨迹误差大和定位效率低,系统性能不能发挥。为此,本文
X射线探测在医学诊断、工业探伤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研发高性能的X射线探测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半导体材料在X射线探测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开发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极限的半导体材料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NdOCl是一种四方晶系结构的层状材料,其具有结构稳定、带隙大、有效原子序数大等特点,理论计算结果也表明NdOCl材料在整个X射线能量范围内具有非常高的线性衰减系数,是X射线探
随着宽禁带(WBG)材料的出现,要求电子器件能在高温、高频和大功率条件下工作,而传统Sn基互连材料由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等特性,难以适应功率器件功率循环、温度循环等服役要求。本文研发了一种可用于电子封装低温烧结技术的核壳结构覆银铜粉材料,将其配制成焊膏后利用金属纳米材料的纳米效应实现低温烧结互连,满足功率器件服役要求;该核壳结构覆银铜粉焊膏保持了银焊膏优良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并降低了工业成本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制造周期短、可加工大型复杂零件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重要制造领域。在电子束增材制造过程中,熔丝过渡状态对成形质量有直接影响。通过对过渡状态进行监测,有助于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保持良好的丝材状态,提高堆积体的成形质量和精度。但是常用监测手段(CCD相机和红外摄像)难以适应高温真空并伴有金属蒸气的工作环境。因此,针对复杂成形环境下监测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