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诗人。目前学术界大多倾向于研究朱熹的哲学思想与政治主张。本文即从文学角度,试图以咏物诗中之咏梅诗为切入点,力求真实地再现朱熹咏梅诗的创作实际,解读其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入研究其创作的艺术特色手法。中国的文化宝库中,淡雅坚韧的梅花,自古以来深受到中国文人的喜爱,而名篇佳句在历代的诗词曲赋中数不胜数,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而成为了孤傲寂寞、高洁幽雅的文人象征。在赞美梅的品格的同时,也就寄寓了作者们对崇高人格的追求,这即是所谓的“梅格人品两奇绝”。而朱熹的咏物诗特色鲜明,在南宋咏物诗坛更是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特选取其咏物诗中之咏梅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横向之文学艺术特色和纵向之人物身份、社会背景的总体考察。朱熹对于梅花是情有独钟的,更是其笔下的吟咏唱和的重要对象。朱熹咏梅诗内容丰富而涉及范围广泛,这些咏梅诗在物象描写、主题情感表达上充分而独到,写作手法运用娴熟,诗歌极富艺术表现力,语言准确到位、生动传神。本文以他的梅花诗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意境创造、艺术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三方面,将朱熹咏梅诗词的艺术特色作以详细的剖析。笔者分析朱熹咏梅诗词,从中可以感受朱熹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他的作品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显然,朱熹是借对梅花的赞美以抒发其凌寒独自开的意志品格,彰显炽热的赤子情怀。笔者以为,后人对这些诗词的研究,即是对朱熹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遭遇经历的变化的生动地全面、客观、深入的解读。首先,咏诗反映了朱熹对国家的关注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其次,朱熹通过咏梅也间接的阐述了抽象理学命题;最后,朱熹咏梅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对亲人好友和家乡故里的思念,对逝水年华的感叹,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等……总之,朱熹通过咏梅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沉浸于梅花丽的同时也感受这生活的一点一滴。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通过对宋以前梅花诗词的创作的回顾与概述后,再通过朱熹咏梅诗与宋代另二位文豪苏轼和陆游的咏梅诗词做比较,进一步来阐述朱熹梅花诗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梅花是朱熹日益完善人格的写照,可以算作他理学探究的钥匙。从朱熹的咏梅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初入仕途的感慨、壮岁幽处的感悟和晚年失意的喟叹,可以品味出属于朱熹精神世界的梅韵、文心和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