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Phospholipids)分散在水中时形成的一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用作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无免疫原性,但其稳定性欠佳,不易储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壳聚糖(Chitosan,CS )是甲壳素(Chitin)部分脱乙酰基的产物,材料来源相当广泛,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碱性多糖,用作药物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S)是CS经羧甲基化反应得到的CS的一类重要衍生物,与CS相比CMCS不仅保留了CS的优良特性,而且CMC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以化妆品中常用的功能性原料维生素E(Vitamin E, V_E)为疏水性模式药物分别制备了负电性V_E脂质体(Negatively Charged Vitamin E Liposome)和正电性V_E脂质体(Cationic Vitamin E Liposome)。以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1380×KDa,脱乙酰度(Degree of Deacetylation,DD)84.5%的CS为原料,制备四种不同MW的CS和三种不同MW的CMCS,用四种不同MW的CS包覆负电性V_E脂质体;用三种不同MW的CMCS包覆正电性V_E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CS、CMCS包覆V_E脂质体前后外观的变化及测定Zeta电位变化,证明两种包覆V_E脂质体成功制备。对比五种制备V_E脂质体的方法,薄膜水化法得到的V_E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为82.5%,4℃避光保存24h后的保留率高达91.4%。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V_E脂质体各原料最佳配比为:磷脂: V_E :胆固醇= 20 : 1 : 1.875。电镜图片表明:脂质体呈球形或近球形,颜色较浅。单个观察脂质体可以明显分辨其粒径大小,并发现其外观呈现脂质体的典型特征——指纹状结构。V_E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5.2n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集中。用CS、CMCS包覆V_E脂质体后,两者外观均呈球形或近球形,颜色较未包覆脂质体都明显加深,脂质体的典型特征(指纹状结构)皆消失。考查不同MW的CS和CMCS包覆之后的两种V_E脂质体的包封率、产率和载药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包覆之后两种V_E脂质体的包封率、产率和载药量均有所降低,其降低程度与CS、CMCS的MW大小无关;考查相同MW不同浓度的CS和CMCS包覆前后两种V_E脂质体的包封率、产率、载药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包封率、产率和载药量随CS、CMCS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最低浓度(C =0.1%)的CS、CMCS分别使两种脂质体对V_E的包封率降低了9.3%和4.3%。说明由于CS、CMCS的存在导致脂质体中部分V_E的泄露。考查CS、CMCS包覆前后脂质体在4℃,25℃,37℃避光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V_E的保留率和脂质体混悬液的沉降率,结果表明:CS、CMCS的包覆,明显提高了V_E脂质体对V_E的保留率,降低了V_E脂质体混悬液沉降率。研究CS和CMCS的MW对包覆V_E脂质体中V_E的保留率和脂质体混悬液的沉降率的影响,结果发现:CS、CMCS的MW对保留率、沉降率的影响不大。同时,研究相同MW不同浓度的CS、CMCS对保留率、沉降率的影响,发现CS、CMCS的浓度对保留率、沉降率的影响显著:CS、CMCS浓度越大保留率越高、沉降率越低。4℃条件下避光保存7d, 0.8%CS包覆V_E脂质体较未包覆V_E脂质体V_E的保留率提高了37.0%,沉降率降低6.6%;37℃条件下,两种未包覆脂质体中V_E的保留率下降速率最快,到第7d时皆已下降到0,而同样时间内浓度0.8%的CS、CMCS包覆的V_E脂质体的V_E保留率分别为:9.9%和13.5%。CS、CMCS包覆V_E脂质体虽然使脂质体对V_E包封率略有降低,但有效提高了在避光储存、不同温度条件下V_E的保留率,降低了脂质体混悬液的沉降率。即CS、CMCS包覆V_E脂质体有效提高了V_E脂质体的储存稳定性,为今后脂质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生产开发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