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突泥灾害致灾介质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泥灾害是威胁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一种多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破坏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大型突泥灾害(突泥量>10000m3),极易造成设备掩埋与损毁、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甚至会诱发地表塌陷等次生灾害。突泥灾变机理研究是预防和治理突泥灾害的基础。以往对突泥灾害的研究,较侧重于地质构造、地下水、施工扰动等外因对灾害发生的诱导作用,忽视了致灾介质自身力学性能对突泥灾害发生与否的影响。本文以突泥灾害致灾介质为研究对象,以粘聚力作为评价其状态主要力学指标,对致灾介质粘聚力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及其失稳临界粘聚力值,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1)以69个突泥案例为基础,从致灾构造类型、突泥量、突泥次数、介质成分等方面研究了突泥灾害特征。揭示了突泥量、突泥次数与致灾构造类型的关系。分析了致灾介质固体成分,确定了致灾介质的级配土属性。(2)以致灾介质力学性能为内因,以影响致灾介质失稳破坏过程的其它因素(地应力、地下水压力、施工扰动等)为外因,以断层类突泥为例,建立了突泥灾变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致灾介质失稳破坏过程,揭示了孔隙比增大导致的粘聚力减小是致灾介质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3)以粘聚力作为评价致灾介质状态的主要力学指标,将土粒简化为边长不等的正方体,将土粒排列形式简化为等间距、有序排列,建立了均匀致灾介质结构模型,获得了土粒间距、有效面积率与孔隙比的关系,推导了致灾介质粘聚力变化函数,揭示了粘聚力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直剪试验验证了函数的正确性。(4)设计并开展了致灾介质失稳试验,不考虑外因影响,研究了饱和致灾介质失稳临界粘聚力。综合考虑致灾介质强度及其衰减特征,提出了评价致灾介质失稳风险的无量纲指标——“可突性指标K”,并根据“可突性指标K”对致灾介质失稳风险等级进行了划分。。(5)针对地下水渗流对致灾介质失稳破坏的影响,以水力梯度表征渗流作用,分析了渗流对土粒失稳的影响,获得了失稳临界粘聚力与水力梯度的正相关关系,并分别通过失稳试验与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考虑渗流对致灾介质失稳破坏的影响,对致灾介质失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了修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25例MM患者病情拟定不同治疗方案,均以雷利度胺为主,其中5例初治MM患者采用R-PAD方案,13例难治
与传统外交的新闻形式相比较而言,新媒体环境下的外交微博属于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形式。外交微博的传播,使受众能更好地了解所属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外交微博通过建立
作为植物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种子的萌发行为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萌发行为的变异是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可预测性的一种功能性响应。萌发的时间与水平不仅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中常见的妇科疾病,以疼痛、不孕、月经异常、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其特征是病变广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2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就诊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
家长社群建设是家校合作深度发展的产物,同时,家长社群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度发展。家长社群的建立及运行,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沟通、协调、分享、合作中
<正>时间一年又一年,迎来送往,一批批毕业生从学校迈出,踏入社会。自然,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面临的第一个课题便是求职,有关职业选择的教诲早已听得太多,好的起点、发展前景
近几年,随着百姓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保健,保健品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市场上保健品种类繁多,宣传的疗效也是真假难辨,你往往是花了大价钱却没有获
十堰市司法局始终秉承为民服务理念,以“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主线,以“打造法律援助品牌、构建法律援助立交桥、提高法律援助质鼙”为载体,
目前,随着GIS的不断进步,GIS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管理、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但是目前在GIS多尺度相关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尤其是GIS多尺度中的制图问题,成为了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