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34座城市建成并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计开通165条线路,运营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轨道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地铁站点为“密闭空间”,身处其中行人行为和心理都受到限制极易产生拥挤行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拥挤事故发生后会迅速传播、续发性事故也会随之产生,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基于拥挤视角下的地铁站关键区域安全评价,可以判断地铁站相关设计方案是否存在拥挤因素下的安全隐患,进而减少或避免由于拥挤产生的地铁安全事故。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铁站安全分析及安全评价关键区域选取。地铁站点人行流线多向、复杂、冲突点多,具有瞬时客流较大的特性并且处于地下密闭空间,乘客步行心理和步行行为受限较大,由于拥挤极易造成推搡、踩踏及续发性安全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地铁站内功能区域较多且结构复杂,文章对一般地铁站各功能区域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地铁站行人流线特征,选取对地铁站安全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区域包括:站台和上下楼梯。同时结合模拟仿真车站自身特征额外选取了出站闸机等待区域作为安全评价关键区域。2)地铁关键安全区域评价指标选取及标准确定。在确定安全评价区域的基础上,考虑拥挤视角下行人安全特性以行人缓冲区域空间面积为衡量因素,参考《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筛选并确定了站台区域、上下楼梯区域及出站闸机等待区域的安全评价指标为“人均占有面积”;并确定了以上不同区域安全评价指标的对应评价标准。3)基于拥挤角度的地铁站关键区域安全评价实例应用。对天津地铁营口道站改造前后方案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比改造后与改造前方案的关键区域评价指标,改造后的方案安全性均优于改造前的方案,与软件模拟仿真的场景运行效果一致,证明评价方案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