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在口腔龈下菌斑和颊粘膜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同时,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颊粘膜上皮细胞中的细菌进行定位动态观察,研究细菌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关系。探讨A.a侵入细胞的途径,及其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牙周致病菌的传播方式,从而深化对牙周病病因机制的理解。 材料与方法 入选者57例,其中侵袭性牙周炎患者(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Chronic Periodontitis,CP)30例,健康对照15例。记录受试牙的菌斑指数(PlI)、龈炎指数(GI)、牙齿松动度、牙槽骨吸收度、探诊深度(PD)及缺失牙数目。无菌软毛刷分别刷取双颊粘膜上皮细胞,同时用无菌牙签刮取口腔同一象限1、4、6牙位的龈下菌斑,分别置入2.0ml无菌PBS缓冲液中,-70℃冻存备检。酚-氯仿法提取龈下菌斑和颊粘膜样本中全细菌DNA。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DNA的纯度。设计细菌通用引物和A.a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2.5%的琼脂糖凝胶水平电泳检测扩增产物。A.a特异引物扩增后在预期片段上出现条带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通过电泳条带的积分密度值来计算A.a相对含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a检出率和A.a相对含量与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设计细菌通用探针和A.a特异探针分别以TAMRA和FITC标记,与颊粘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杂交结果。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