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闭式基金折价是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国外被称为“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人们习惯上容易认为折价或溢价是由股票市场整体表现决定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例来说,从1982年到2000年3月道琼斯工业品指数从2000点涨到14000点,但同期19年内美国国内封闭式基金却未受大盘利好影响而依然保持折价状态。同样的,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仅仅是由股市市值缩水近50%造成,还是另有其它原因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中国基金业目前不景气现状的原因;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封闭式基金本身的管理和投资,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继而在总结国内外目前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阐述基金折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然后在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整体性的统计描述之后, 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统计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序列的特征分析。接下来分析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小的具体因素。试图分析(1)基金规模,(2)上市时间,(3)大盘指数,(4)基金净值这四个因素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影响程度。本文收集了自1998年4月30日至2005年6月17日的所有相关数据,通过多因素回归及相关性分析观察到基金溢/折价率与基金上市时间以及基金净值相关性更强;大盘指数以及基金规模对基金溢/折价率的影响并不如前两个因素的影响大。接下来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从基金经理人和投资者两个角度来对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做出分析。最后从市场外部环境和基金内部环境两方面讨论解决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对策,并指出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无疑将有利于深入了解目前我国基金业不景气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完善我国基金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把全部54只封闭式基金纳入考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从第一支封闭式基金上市时起开始,至2005年6月17日止。如此多而全的数据研究在国内尚属首例。这在大幅度增加了实证研究工作量的基础上,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2在影响因素的选择上更充分考虑了中国市场的特征,剔除了一些不再合适的影响因素,如不考虑新设或改制对折价的影响。3从中国资本市场大环境出发,考虑到了更多的实际因素,避免了就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而谈论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前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