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煤炭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电力燃用低质煤的政策等导致燃煤电站锅炉很难稳定的燃用设计煤种。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政策的规定,越来越多的电厂开始燃用掺加低质煤的混煤。混煤燃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其煤粉燃烧过程中,各煤种的煤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混煤表现出不同于单一煤种的燃烧特性。由于煤种的多变、并且偏离设计煤种,这样就给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诸如燃烧稳定性差、结渣、污染物排放量升高等问题。因此研究混煤燃烧特性对于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更好的发挥混煤的优越性,以及锅炉设计和燃烧过程的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混煤燃烧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进行不同掺混方式对混煤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本文定义了两种不同的掺混方式,第一种掺混方式“先磨后混”:单独磨制原煤然后混合各单煤粉而得到混合煤粉;第二种掺混方式“先混后磨”:原煤混合后直接磨制得到混合煤粉。选取了湖南某电厂的一种典型无烟煤和一种典型烟煤,从两种不同掺混方式入手,进行了煤粉的工业分析实验、粒度分布实验、热重实验以及卧式煤粉炉燃烧试验。工业分析实验中发现混煤中的挥发分含量随着平煤天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先磨后混掺混方式所得混煤的挥发分含量高于先混后磨方式。粒度分布实验中发现先磨后混掺混方式下的混煤中细粉比例较先混后磨方式的多。热重实验中对两种不同掺混方式下混煤着火温度、燃烬温度、最大失重速率及其对应温度进行研究,并且利用可燃性指数、稳燃指数以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验证不同掺混方式的优劣,研究了不同掺混方式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从Arrhenius定律出发,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不同掺混方式下混煤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出本文实验条件下一级反应并不适合所有试样,并且利用求出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进一步验证第一种掺混方式优于第二种方式的结论。通过在某电厂中的工业试验,更进一步的说明了第一种掺混方式的优越性。总之,通过工业分析实验、粒度分布实验、热重实验以及卧式煤粉炉燃烧半工业试验和电厂工业试验可以得出第一种掺混方式下混煤的燃烧特性优于第二种掺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