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血症Ⅰ型的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u0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3例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及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按照国际罕见病组织提出的酪氨酸血症Ⅰ型诊断标准回顾性的收集了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FAH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邻近100bp的片段进行测序,运用BioEdit软件读取测序图并人工核对;运用NCBI Blast工具与NCBI提供的基因组序列比对,搜索千人基因组或dbSNP137数据库,除外已知的SNP位点。发现突变后在父母中进行突变的验证,Clustal X软件分析物种间FAH酶的同源性。Polyphen软件通过计算特定位置独立计数得分(PSIC)预测错义突变的意义,PSIC≤0.5时为非致病突变;0.5<PSIC<1.5,根据氨基酸改变位点性质及改变后氨基酸类型的不同而判断;1.5<PSIC<2,有可能为致病突变;PSIC>2,为致病突变。结果例1,男,5个月21天,迁延性腹泻,肝脾肿大、移动性浊音,甲胎蛋白>1210μg/L,血酪氨酸110.8μmol/L,尿琥珀酰丙酮83.7μmol/L,同胞中姐姐因慢性腹泻就诊,疑诊为酪氨酸血症Ⅰ型。第5外显子的455位碱基乌嘌呤G变为腺嘌呤A (c.455G>A),导致在152位形成终止密码子(W152X),第12外显子1027位碱基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 (c.1027G>A),导致第343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W343R), c.455G>A来源于父亲,c.1027G>A来源于母亲,即c.455G>A/c.1027G>A复合杂合突变。例2,女,6岁1个月,晚发型佝偻病起病,身高及体重在同龄儿第3百分位以下,肝脾肿大,串珠肋、手足镯、双膝向右弯曲,血磷0.54mmol/L,血钙2.41mmol/L,碱性磷酸酶1620IU/L,甲胎蛋白412.8μg/L,血酪氨酸835.8μmol/L,尿琥珀酰丙酮27.48μmol/L,钙剂及维生素D3治疗无效。患儿外祖父母为近亲婚配。在第12外显子存在c.1027G>A纯合突变,父母均为c.1027G>A杂合突变携带者。Clustal X预测c.1027G>A突变为高度保守性突变,Polyphen软件计算突变的PSIC得分为3.235,为致病突变。例3,男,2岁4月,因间断性发热伴吐泻而发现肝脏肿大就诊,血磷0.51mmol/L,碱性磷酸酶628IU/L,甲胎蛋白1136μg/L,血酪氨酸543.26μmol/L,尿琥珀酰丙酮32.35μmol/L,反复扩增外显子1均未成功。结论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可以以迁延性腹泻或晚发型佝偻病起病,有肝脏肿大,难以纠正的低磷血症,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家族史或近亲婚配史为患病高危因素,尿琥珀酰丙酮检测有确诊意义,FAH基因发生c.455G>A和c.1027G>A突变可以导致酪氨酸血症Ⅰ型,例3的FAH基因外显子1反复扩增不成功,推测可能为大片段缺失突变。
其他文献
对池州学院2015级在校学生2015年、2018年国家体质监测数据进行方差检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探究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状况变化,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校
电视频道代表着一家电视台的形象,是电视台生产出来的终极品牌产品.电视频道的运营关键就是整合电视资源,依托本土地域优势,强化传播效率,以观众的视角,通过整体编排,策划包
期刊
介绍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石墨烯包覆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亚甲基蓝染料的研究.实验包括药品的提纯、苯乙烯的聚合、自由基引发、静电自组装及染料吸附五部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