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长期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山西省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山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尤为重要。而目前关于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较少,尚无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这对促进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性、可持续性、阶段性、长期性、地区差异性的特点,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伦理学,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条件,并提出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导向性的原则,据此确定了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分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四个目标层,目标层又分为经济水平、环境质量、公共服务、教育宣传等十个准则层,准则层则由30个具体的评价指标构成。本文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准则层和目标层的权重。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及山西省2008年至2012年相关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山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得出各指标的完成情况,由评价结果分析得出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的结论。针对经济发展现状较差,产业结构需优化,产业技术需升级,资源代价较高;生态环境不仅现状较差而且治理力度有待加强;城市化进程缓慢,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高等教育规模不足,生态文化产业不发达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从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发展方式、民生建设、公众参与等几个大的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山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获取大量环境基础性数据,摸清了各类污染源数量、分布、结构,掌握各地区污染物产生、排放数据,建立了各类污染源名录数据库和重点污染源档案,充分利用污染源数据成果,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能力。
产业园区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高度密集区域,始终是环境管控的重点区域。编制产业园区环境准入清单,精准定位园区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环境管控要求,是实现源头预
本文鉴定优质油菜品种在我市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商品性,为我市确定油菜主推品种、加快我市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和绿色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为逐步减少农业生产上化肥的使用量,摸清我区粮食作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本文探索在水稻生产上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进行了有机肥不同用量替代水稻基肥中的
随着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工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对其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