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它作为人类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脂肪酸而备受关注。CLA不仅具有抗癌功能,还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糖尿病、免疫调节、改善骨质密度和参与脂肪分解代谢等功效。因此CLA被食品添加剂行业、医药行业、保健品行业广泛关注。但是利用化学法生产的CLA难以满足食品行业高纯度的要求,所以利用微生物法合成CLA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微生物法生产可以获得高纯度、无污染的产品,有利于CLA的开发应用。论文以7种乳酸菌即德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嗜热链球菌、发酵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对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筛选、诱变、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分析方法,确定了利用菌株生产CLA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优化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发酵试验及UV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发现5株乳酸菌发酵实验中在233nm具有最大吸收峰的提取物。它们产CLA的能力不等,在发酵液中德式乳杆菌有最高的CLA含量,其产量为0.055mg/mL。以德式乳杆菌为初发菌株,采用紫外和硫酸二乙酯诱变方法,获得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突变菌株。处理条件确定为:紫外光处理,出发菌与杀菌灯的距离确定为30cm,杀菌灯采用30W的紫外线杀菌灯,照射时间35s,菌株致死率为76%;硫酸二乙酯处理,浓度为2%,处理时间35min,菌株致死率为74%。实验发现,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被UV和硫酸二乙酯混合诱变后,其产CLA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含量达到0.210mg/mL。将获得的D-2-2高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后确定菌种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将获得的突变菌株进行10代传代试验,试验发现突变菌株的CLA产量变化不明显,可以得出突变株D-2-2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最佳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确定,选择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实验范围内各无机盐对培养基的影响依次为磷酸氢二钾>乙酸钠>硫酸镁。乙酸钠加入量为5.525g/L,磷酸氢二钾加入量为2.81g/L,硫酸镁加入量为0.325g/L,CLA产量最优值为0.241mg/mL。在实验范围内各氮源对培养基的影响依次为酵母粉>蛋白胨>柠檬酸二胺>牛肉膏。蛋白胨加入量为12.5g/L,酵母粉加入量为6.57g/L,柠檬酸二胺加入量为1.61g/L,牛肉膏加入量为7.5g/L,CLA产量最优值为0.267mg/mL。通过对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最佳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生长PH的确定,在实验范围内培养条件对共轭亚油酸菌株生长的影响依次为pH>时间>温度。培养温度为36℃,pH为7,培养时间为42h,CLA产量最优值为0.292mg/mL。
其他文献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奥耶斯基氏病毒,具有嗜神经组织性,可导致新生仔猪致命性脑炎、生长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和母猪繁殖障碍,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
全面介绍了“柴油低温临界吸收-碱液脱硫”恶臭治理技术在某炼油厂酸性水罐排放气治理上的成功应用。装置的油气回收率高达95%。排放气经过治理后完全符合《储油库大气污染物
从2014年成立至今,中国物业管理(品质住宅)企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走过了5年发展历程,在历任轮值主席单位碧桂园服务、正弘物业、雅生活服务、龙湖智慧服务及时代邻里的
重建民族自尊、弘扬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成为人们倡导“汉服复兴”的初衷,表现对民族、国家、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真诚敬意$$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春天,很多市民感受
会议
目的探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代谢异常对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
随着国家对高校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高校自身不断的发展,学生社区应运成为高校推进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场所。文章主要围绕学生社区的定位,其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百日攻坚行动”要把脱贫攻坚不精准、不严、不实、不细、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解决到位;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让锦州的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组织和人民的检验;实现“四个100%”
报纸
山东省临沂枣园中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宗旨,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两项工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构建
针对现有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方法应用于大相对带宽系统中存在脉冲组设计复杂度高、实现困难、不利于对调制信号进行均衡和比特加载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非正弦时域正交频分
针对现有的基于关键词检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构建一种基于本体的面向语义查询的信息检索模型。该系统在领域本体知识库建立的基础上,将智能语义Web技术与信息检索方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