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经》情志理论对抑郁症的证治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基于情志理论指导抑郁症研究的病机、病性、诊疗等方面,同时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2.总结医家对抑郁症典型症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论述,基于《内经》情志理论,提出五脏皆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而非独肝也。  3.对治疗抑郁症典型症状常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和认识抑郁症,期待在临床治疗抑郁症是能辨证论治,提高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1.对从远古到近代中医家对于抑郁症表现出的“悲”、“不寐”、“健忘”、“不欲饮食”、“阳痿”等症状的文献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对于现代抑郁症的研究,通过检索CNKI等数据库,搜集关于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文献,然后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对其进行研究。  3、对历代医家关于抑郁症表现出的“悲”、“不寐”、“健忘”、“不欲饮食”、“阳痿”等症状的文献及临床资料进行查阅,搜集治疗抑郁症典型症状的相关方剂,对常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1.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了古代文献关于情志理论并较全面的梳理了情志理论沿革。  2.整理和分析了古代医家从五脏论述抑郁症表现出的“悲”、“不寐”、“健忘”、“不欲饮食”、“阳痿”等症状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治疗方药。  3.统计并分析了古代文献记载的治疗抑郁症表现出的“悲”、“不寐”、“健忘”、“不欲饮食”、“阳痿”等症状方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分类。  4、通过对古代关于抑郁症表现出的“悲”、“不寐”、“健忘”、“不欲饮食”、“阳痿”等症状文献的研究以及现代西方医学治疗抑郁症的劣势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抑郁症的方向。  结论:  1.后世医家在继承前人关于情志理论的基础上,对抑郁症在病名、病机、治法、方药上均有所发展。  2.五脏皆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非独肝也。  3.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治疗抑郁症是很有效的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急性湿疹患者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测定,并将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及中医辨证寻找微观理论依据,使中医症候客观化,为中西医结合治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Ⅰ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型黄疸在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