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弹幕视频中的互动仪式链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以网络弹幕视频节目弹幕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网络弹幕视频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近年来各大视频网站对弹幕技术的引入,正在慢慢改变着人们的观影习惯,用户越来越乐于在滚动的弹幕中表达自己的即时感受、评论节目内容、与其他用户针对节目内容进行讨论,形成了一个基于想象的共同体,研究这一新颖的互动形式背后的逻辑,探讨弹幕对于当下社会整体的构建意义,是一个有趣且十分且有价值的课题。在这一研究领域,社会学视野暂时还是不为多数人所挖掘。在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的理论启发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深度访谈的方法深入探究这一新型互动模式背后的社会学机制。  据此本文将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弹幕视频互动仪式链的构成机制。2.弹幕视频中的互动仪式链对于受众的意义。从这两个问题出发,论文预设为两个部分,绪论和文章主体部分,本文以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对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构成条件、核心因素、互动结果进行梳理,探讨其在研究网络弹幕视频中的可行性,重点分析柯林斯所提出的亲身在场与网络弹幕情境中的虚拟在场的辩证思考,以及这种亲身在场所带来的群体团结与情感所形成的这种想象的共同体的现象。  通过对网络弹幕中的互动仪式机制的梳理,本文基于深度访谈的方法,首先针对前面几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个理论假设:1.互动仪式感强的弹幕直播间的观众彼此有着相互认同感2.长期观看弹幕视频改变了受众的话语体系3.参与网络弹幕视频互动仪式让受众产生了专属符号4.参与网络弹幕互动仪式让受众生活态度变得更积极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深度访谈方案,对假设进行验证,发现长时间观看弹幕视频参与互动会让观众彼此之前产生一定的身份认同,并产生属于这一群体本身的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特属于这一群体的独特参与体验,让参与者在网络中同样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针对网络弹幕视频的互动仪式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进行梳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弹幕视频互动仪式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信息的泛滥、监管的缺失、语言表达的匮乏以及过度的娱乐化,这些问题会导致弹幕视频互动仪式走向错误的方向,影响整个互联网环境,为此笔者提出了几个建议,冀希望能对目前的网络弹幕互动生态有所改善。
其他文献
中医作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多年以来颇受争议。然而,在社交媒体时代有关中医话题的争议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尤其是在专业性的网络知识社区中,受众热衷于对中医相关话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的形式。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领域
期刊
期刊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民利用微博、论坛等新形式把很多社会问题“投射”到了新媒体上并参与实践的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使得公众话语意识得到加强。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