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头痛发作常呈反复性,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也可见于双侧,多为中重度的搏动样疼痛。头痛发作时常常伴随出现恶心、呕吐、惧声等自主神经症状。头痛可被外界的声、光刺激等诱发或加重。由于其发病率高,头痛发作时较剧烈,常常对患者的生活、学习或工作造成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七大致残性疾病之一。多年来虽然进行了多项关于偏头痛的研究,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三叉神经血管周围无菌性炎症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之一,该学说认为无菌性炎症引起偏头痛发作,其中三叉神经系统的激活是其关键环节。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偏头痛的发生可能有关,但不明确,且其引起偏头痛发作的机制也不清楚。HCY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与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其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NLR作为一种常见且易得的血液学指标,综合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炎症细胞成分,被发现通过炎症途径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和预后相关,但二者和偏头痛的发生是否相关,目前仍不清楚。国内外关于偏头痛与HCY的研究尚无定论,关于偏头痛与NLR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偏头痛患者血中HCY含量、NLR值的变化,说明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为偏头痛的早期预防和更好地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的30例确诊为偏头痛发作的患者为偏头痛发作组,以该30例偏头痛患者头痛及其他症状控制后,对其随访1个月,为偏头痛间歇组,以同期30例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偏头痛发作组和对照组被试均在就诊时抽取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两组均获取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C),HCY,并计算NLR。偏头痛间歇组患者在1月后用上述方法获取以上指标。询问并记录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就诊前1个月内的头痛发作次数,并测其本次头痛程度。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CY含量偏头痛发作组及偏头痛间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含量偏头痛发作组高于偏头痛间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LR值偏头痛发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偏头痛间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间歇组NLR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和NLR值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和HCY含量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CY含量在偏头痛发作期和偏头痛间歇期均升高,且偏头痛发作期较偏头痛间歇期稍高,提示HCY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之一;2.NLR值在偏头痛发作期明显高于偏头痛间歇期和健康对照者,且NLR值偏头痛间歇期稍高于健康对照者,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3.NLR值越高,头痛发作频率越高、疼痛程度越重,NLR可能成为预测偏头痛预后的一个炎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