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J565dg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植被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指标,其年际变化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土地覆盖变化的特征。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反映出来,研究植被覆盖度,了解其时空发展变化,能够有效地评估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地区环境保护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尔盖高寒高原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川西北治理沙化、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重要地段。本文从2001年到2016年中以五年为间隔选取四期数据(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作为时间序列,研究若尔盖地区植被时空变化。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结合均值法、差值法、标准差等方法,分析区域的植被状况,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了近15年间若尔盖高寒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在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四个时间点上,若尔盖高寒高原地区的植被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2006年植被覆盖状况最好,极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在四个时期中达到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78%。2011年退化最为严重,极低植被覆盖度和低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在四个时期中达到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73%。(2)研究区域的植被的稳定性在整体角度上以强为主,其中强稳定性植被占区域面积的49.98%,表明在2001年到2016年这15年间,植被变化波动不大,趋于稳定。(3)在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转移面积分析时,发现2006年到2011年时间段是研究时段植被退化最为严重的时间段,低一等级的植被覆盖向高一等级的植被覆盖转出总面积为483908.76hm~2,高一等级的植被覆盖向低一等级的植被覆盖转移的总面积2484734.85hm~2,其差异量很大。(4)就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分析来看,2011年到2016年内,植被改善的面积明显增加,占研究区域的32.93%,表明研究区域植被得到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处于好转。(5)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驱动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影响分析中以地形因子分析为主,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在研究时段趋于稳定;人文因素分析以四川省内研究区为例,在研究时间段人口数量和地区GDP在快速增长,植被覆盖度与人口呈负相关,与地区第一产业值呈负相关,与第三产业值呈正相关,但总体相关性都较低。此外,政府政策也对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以五氧化二钒(V2O5)为原料,草酸为还原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钒(VO2)纳米粉体,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和差示扫描热量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
计算机网络犯罪作为一种高智能型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呈现出新态势。文章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特别是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计算机网络犯罪
德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德育创新应注重认识和把握德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德育过程在本质上是体现科学价值观传承与升华的过程,由此也表现为一种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全国9城市流动儿童的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表明,与原来在农村相比,流动儿童来到城市后的生活条件有所提高;但是与城市户籍儿童相比仍有一定
社会影响力是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和法制手段在特定方向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也指一定历史或自然改变后人或社会的状况。在运行方式上,社会影响力主要有上下垂直影响
采用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观点和视角,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西方世界的"文本旅行"现象重新进行梳理发现,文化异质性是《赵氏孤儿》"变形"译本在欧洲流传的原因和动力;建立在"变
<正>在信息经济时代,管理沟通已表现为企业管理本身。可以说,所有的管理行为过程,绝大部分就是沟通行为过程。沟通是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也是管理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二是注重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是突出教学方法的情趣性;四是强调教
目前理论界和民法界对现代社会身份制度不存在争议,而对人身关系法应调整哪些身份关系,尚未形成共识。本文从身份及身份关系的流变史的研究中,寻找身份制度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