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旧的生产方式,技术业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回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20多年的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增加资本、劳动和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取得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很低。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不可能长期得到维持。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党提出,要实现今后五到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的关键之一即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根本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技术进步。同时,放眼国际,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进步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因此,本文选择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论题展开论述和研究,探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对于推进转型时期的“两个转变”,对于实现我们的中长期宏伟目标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在篇章结构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说明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在文中所具有的特定内涵,区分了技术进步的类型,并简要介绍了除技术进步外,决定经济增长的其他诸因素。第二章着眼于技术进步自身演进、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以系统的观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技术供给与需求、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四个环节深入揭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第三章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经济增长理论中对技术进步因素重视程度的变迁,并立足国情,论述了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第四章在理论上探讨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量模型、主要指标以及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指出技术进步贡献的测量思想即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经济数学方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把技术进步的贡献单独分离出来,给予定量的估价。第五章构建了一个测量技术进步贡献的模型,利用我国1981年到2003年间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技术进步为我国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做了时问序列回归分析,并将这一回归分析结果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贡献值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共性技术,更离不开共性技术的创新。湖北省中小企业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在数量、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推动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对于提升湖北省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具有现实的意义。湖北省中小企业在所有企业中所占比重大,共性技术水平不高,共性技术扩散慢,共性技术需求量大,但自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在代表著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阐述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和“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已
马克思对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的发展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人是在实践中生成的。整个社会的
生态美学是传统美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形态,是传统美学和深层生态学的跨界学科,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美学流派。它在人类中心主义和后现代文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与西方相比,中国人较早地领悟到美丑互存的辩证关系,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对美和丑的独特看法。本文通过对先秦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