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两个部分:一、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技术研究。 二、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技术研究 目的:研究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方案及相关参数。 材料与方法:对70例上腔静脉正常志愿者行HCTP检查。按注射部位,注射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成7组,每组10例,分别经单侧肘前静脉、下肢静脉、双侧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单、双侧肘前静脉注射速度为2ml/s,下肢注射速度为3ml/s,单侧肘前静脉和下肢静脉对比剂浓度为300mg碘/ml,总量按1.5ml/kg体重计算。双侧肘前静脉分别采用浓度为150mg碘/ml、100mg碘/ml、75mg碘/ml、50mg碘/ml的对比剂同时注射,延时25s开始扫描,选用最优对比剂浓度延迟5s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持续注射。对扫描资料进行横断面、MPR、MIP、SSD重建,分析各组上腔静脉的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和总体成像质量,选择最优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结果:70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ml/s速度注射75mg碘/ml浓度的对比剂,延迟25秒扫描,能获得满意的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总体图像质量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为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均优于其他方案,仅在血流相关伪影方面次于下肢静脉注射组,差异硕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无显著性0叩刀5)。但下肢静脉注射组的上腔静脉强化较差,有2例达不到三维重建的要求。 结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 Zml八同时注射浓度为 75帕碘加l对比剂,延迟25。开始扫描是最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二.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上腔静脉病变时的!ICTP的成像质量,并分析该技术在上腔静脉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22例上腔静脉异常患者应用第一部分优化的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IICT厂检查,分析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及总体成像质量,评价IICTP的成像质量及对上腔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I!&床应用价值。 结果:所有2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ICTP检查,所有病例的上腔静脉强化满意,仅2例出现头臂静脉的轻微的条状伪影,l例双上腔静脉畸形者出现奇静脉入口处假充盈缺损,2例MPR、MIP及S SD图像出现不同程度阶梯状伪影,但不足以影响诊断,19例三维重建图像满意。22例病人中双上腔静脉静脉畸形1例,上腔静脉阻塞ZI例,其中肺癌15例均经病理学啪诊,淋巴瘤2例,经临床证实,右上肺癌术后复查1例。恶性胸腺瘤1例,由活检确诊,静脉血栓1例,经CT复查证实,巨大升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1例。HCTP准确显示双上腔静脉畸形患者双侧上腔静脉的形态,流向,对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其病因显示清楚,所有病例诊断明确,临床符合率为 100%,有效地指 m 硕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导了临床诊断和治疗。 结论: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可准确诊断各种上腔静脉异常,发现 上腔静脉阻塞部位及其程度,显示侧支静脉,并可作出病因诊断,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腔静脉病变提供所需要的足够信息,有助于手术方 案、介入治疗如支架放置、放疗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是目前上腔静 脉最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