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成就不仅表现在丰富的学术著作以及文学创作方面,其文艺思想也是非常独特的。他的文艺思想是同北宋丰富多彩的学术背景联系起来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文道观”,苏辙援佛道入儒、以儒释解老的的哲学特点,使他对“道”的阐释也就表现出融会贯通的特点。苏辙“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方面指事物的本原和内在规律,具有客观普遍性,这是儒、道、释三家之“道”相通的内在根据;另一方面,包括事物道器、有无的辩证统一,具有现实实践性,这是儒、道、释“三教”可以合一的共同基础。苏辙认为“文之为言,犹曰万物各得其理云尔”,文是来阐明万物的本质规律的,近似于韩柳欧“文以明道”的观点。在道与文的关系上,苏辙更多从儒家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角度立论,道重于文。因而,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反对不合时用的险怪奇涩的不良文风,主张学习两汉古文,写作语言质朴、条达舒畅的文章。第二章,“文气说”。一方面是指人之气。而人之气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曰浩然之气,也即通常所理解的作家的思想、修养。二气还包括以阅历为基础的人生经验。苏辙的“人之气”可理解为一种完满充沛、强而有力的生命体验。另一方面是指文之气。指文章表现出来的总体风格和美感特征。苏辙就“养气”的方法和途径作了说明。苏辙认为,养气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内心修养,一是增长阅历。将游历山川、接触人物与激励自己的养气结合起来,这是苏辙在理论上的首创。第三章,人情说。苏氏蜀学基于对“人情”本体意义上的认识,在探讨圣人之道及解读儒家经典时,都以人情为归依。以“人情”说来注解《诗经》时,苏辙重申了《诗》“抒发情志”的特质。《诗》是天下之人发泄情感,挥斥幽愤的抒情之作。苏辙在注解《诗经》时,注重文本,从抒情主体的角度阐发诗意,力求对诗旨的确切把握。在《诗经》从经学到文学的转变过程中,其《诗集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章,作家论。苏辙在评判作家时,虽然也重视作家的艺术成就,但他更强调人格情操对文学作品气韵境界的重要影响,“文如其人”,是他文艺批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尺度之一。也是苏辙“文道”观“道”重于“文”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宋人文论的一般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