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发展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如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很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治理城市内涝问题以及可协调使用水的方法,是我国大部分城市未来建设的主要方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厦门市作为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近年来也饱受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厦门解决目前主要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然而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存在资金需求量大、结构复杂、风险大等特点,如果仅由政府承担,不仅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也不利项目的建设。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可以引入企业组织先进的技术共同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本文首先在参考了海绵城市及PPP模式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总结了 PPP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现状。再立足于厦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厦门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状况以及PPP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两个典型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案例分析,总结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一般框架和实施要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可行性的建议。最后以厦门市翔安新城海绵城市PPP项目为探讨对象,将之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应用其中,尝试给出其运行框架和可行性的建议,为厦门未来建设海绵城市PPP项目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立足于厦门的实际情况,从厦门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状况、政府政策文件等多方面搜集资料,分析总结了厦门市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概况、采用PPP模式来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以及厦门PPP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镇江市海绵城市PPP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分析,总结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一般框架和实施要点,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运行方式、回报机制、监管体系、风险分配等实施要点,以及发现的一些问题如项目融资渠道窄、民营企业参与度不足、项目回报机制单一等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3)将总结出来的海绵城市PPP模式的经验教训,应用在厦门翔安新城海绵城市PPP项目中,尝试给出了项目的运行框架,并为厦门市未来建设海绵城市PPP项目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