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茅藤属属夹竹桃科,在中国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半岛以及苏门答腊岛等地皆有分布。在我国境内仅有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一种,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本实验研究对象为缅甸思茅藤E.cochinchinensis,采自老挝国万荣市嘎西县,海拔450米密林中。通过浸渍,萃取等提取方法和柱层析色谱(硅胶柱,C18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等),薄层层析色谱,制备液相等常规分离手段,从该种植物叶部位中纯化得到不重复单体化合物16个,使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等各种波谱学分析方法,结合对含有糖单元的化合物进行酸解处理,并通过TLC,GC与标准糖单元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中包含孕甾烷糖苷,雄甾烷,酚类物质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中以孕甾烷及其糖苷类物质为主(1-11),分别为epigycoside B(1)、epigycoside C(2)、periplocoside L(3)、epigynoside L(4)、epigynoside G(5)、△5-Pregnene-3β,17α,20S-triol(6)、epigynoside E(7)、epigynoside F(8)、epigynoside H(9)、epigynoside A(10)、epigynoside C(11),化合物1、2为新颖孕甾烷糖苷化合物。化合物androst-4,6,8(9),13(14)-tetraene-3,11,16-trione(12)、3-O-methyl-androsta-3β,12β-triol-4,14-diene-16-trione(13)、3-O-ethyl-androsta-3β,12β-triol-4,14-diene-16-trione(14)为雄甾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β-hydroxyoleane-6β-oxethyl-12-en-28-oic acid 3-O-β-Dglucuronic acid(15)、丁香醛(16)分别为三萜皂苷和酚性化合物。在分离得到一定数量单体化合物的基础上,着重对甾体类化合物进行了免疫抑制,抗炎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前期分离得到的甾体类化合物1-14在12.5μM-50μM试验浓度下皆具有较好的免疫抑制活性,且在12.5-50μM范围内,抑制活性随浓度增高而增强,在50μM的作用浓度下,皆显示出与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相当的效果。化合物1和5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以上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Epigynum cochinchinensis的化学成分了解,丰富了对活性天然产物资源的认知,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或成药开发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