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及酶解的研究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木质纤维素综合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将其转化为糖,进而转化为其他附加值较高的产物,如乙醇和有机酸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纤维基质的预处理是降低成本,增加木质纤维原料利用率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首先概述了木质纤维素物质生产乙醇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工艺。解释了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的原理,并对各种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然后以甘蔗渣为原料,探讨了温和碱/氧化法预处理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反应时间、液固比、NaOH质量分数和H2O2质量分数等各反应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得出了各条件的影响规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甘蔗渣预处理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时间20h、液固比25∶1、NaOH质量分数1%、H2O2质量分数0.6%,在此条件下甘蔗渣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去除率分别为27.2%和77.6%;为降低预处理试验的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对甘蔗渣预处理溶液进行了回收利用。同时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以及酸浓度对甘蔗渣半纤维素稀硫酸水解试验结果的影响。各因素对甘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率的显著性依次为:温度>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了水解反应模型,预测甘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率在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为59.3%,与之相对应的最佳试验方案为:硫酸浓度1.24%,时间2.64h,温度123℃。验证所得最优条件的试验中甘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率为60.3%,与预测的最大值非常接近;对甘蔗渣水解液进行了重复利用,发现随着回用次数的增加,水解液中的木糖浓度增速变缓,回用三次,木糖浓度可提高1.6倍,其他水解产物的浓度变化与木糖有相同的趋势,都是从第三次回用开始趋于饱和。对甘蔗渣进行了一步水解与两步水解,并对经过各种方法预处理后的甘蔗渣各组分的含量和得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步水解可以提高甘蔗渣半纤维水解率,并且水解液中不含有乙酸;各种预理方法处理后纤维素的含量和得率最高,木质素去除率两步法与碱法相比差别不大。为检验比较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以酶解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甘蔗渣酶解试验结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甘蔗渣的酶解率影响很大,经过温和碱/氧化法预处理的甘蔗渣的酶解率最高,其次为两步法处理过的甘蔗渣,经过稀硫酸水解过的甘蔗渣酶解率最低;对温和碱/氧化法预处理试验中不同滤液回用次数对酶解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酶解率随着滤液回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四次回用后甘蔗渣酶解率的降低幅度较大,因此把回用次数确定在四次比较合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穿针并外张力带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肘外侧切口、改良穿针(内外髁交叉并外髁辅助穿针)并外侧外张
病毒性肺炎是临床常见重大疾病,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很常见,多为吸入性感染,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50%,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或流行,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
肺部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温病”、“风温”、“肺热病”等范畴。论文以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为重点,结合临床文献资料整理,从温病肺热证理论角度对肺部感染的病
道路桥梁在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的发展很大的一部分取决于交通事业,所以在这一领域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很多人都说一座城市的好坏取决于基础工程
【正】SUV成为风潮,车企一拥而上。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消费者的眼光逐渐从小型SUV转移到大中型SUV上,自主品牌车企也随之把目光聚集到品质型SUV上。比如众泰汽车,它曾经推出过
我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的工业设计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为数更多的中小企业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他们中很多无力承担相关费用和风险,致使其产
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是化工技术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指导思想,介绍了河北工程大学化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目的:观察精油吸入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HPE)患者的临床康复干预疗效。从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家庭自测周同日同时血压变化角度研究精油吸入疗法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焊接缺陷射线检测的作用越来越大。射线检测是企业生产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它来控制和改善产品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质检总局将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工作,作为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