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酸的生物传感器在电化学、荧光和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RNA以及蛋白质的检测一直备受关注,在疾病诊断、基因治疗、医疗预防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核酸在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主要包括2大类,一是检测DNA/RNA的传感器,二是利用核酸适配体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以核酸为核心,以电化学、荧光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为手段,设计了分析检测DNA、microRNA和凝血酶因子的生物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核酸的基本知识,重点阐述了基于核酸的生物传感器在电化学、荧光和电致化学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酶信号放大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三章,设计了两种非标记的变构分子信标(aMB)电化学传感器来分别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DNA和microRNAlet7a。这两种aMB信标自身的发夹结构封闭了链霉亲和素(SA)的核酸适配体序列,在结合目标物序列后打开发夹结构,激活SA的核酸适配体,用于结合SA修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到电极表面产生电化学催化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分析检测。这种传感器将核酸适配体应用到核酸传感器设计中,取代了利用抗原抗体来连接核酸和蛋白质的方法。实验考察了DNA修饰电极在TMB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性质,利用循环伏安法观测到TMB氧化产物在DNA上的吸附现象。传感器对目标物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响应,对RSVDNA和microRNA的检测限分别为11pmol/L和3.4pmol/L。  第四章,外切酶Ⅲ(ExoⅢ)被用来循环剪切DNA探针以达到信号放大的目的。研究发现,ExoⅢ不仅能够酶切dsDNA双链,对ssDNA也有酶切性能,这使得目标物DNA在信号放大的过程中受到酶切作用,导致信号循环放大效果降低。因此,实验设计了双重的ExoⅢ酶切放大法来分析检测ssDNA,先让探针P1与目标物DNA结合后受到ExoⅢ的酶切作用而释放出一条对ExoⅢ稳定的DNA,使其参与第二重的酶切作用,让酶切放大效果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检测灵敏度。实验利用PAGE电泳验证探针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用荧光标记P2进一步分析tDNA,后续工作将继续完善。这种DNA放大检测方法实现了一个tDNA让多个荧光分子发光的模式,极大降低了分析的检测限,对于低浓度DNA的直接分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设计了检测凝血酶因子的核酸适配体电致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的应用大大提高了ECL传感器的选择性。在ECL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ECL染料的固定技术非常重要,实验尝试了多种在电极表面修饰钌硅球的方法:Nation聚合物固定钌硅球的方法,可用于冰毒的分析检测,其稳定性好但缺乏连接核酸的必要条件;壳聚糖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作为载体进一步连接钌硅球,虽然观察到ECL信号,但是壳聚糖的导电性较差,ECL信号灵敏度较低;用对氨基苯甲酸来改性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共价连接上氨基化的钌硅球,能达到较好的ECL信号,但是信号不稳定;利用CV方法直接将氨基化的钌硅球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获得一个信号大小适中相对稳定的ECL信号。最后凝血酶因子的核酸适配体被修饰到钌硅球的电极表面,成功实现对凝血酶因子的传感。
其他文献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因其制备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以及电池结构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太阳能光电转化器件之一。传统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基于锐钛矿T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