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特征,探讨不同肿瘤分区面神经解剖方式以及不同肿瘤直径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结果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良性肿瘤最好发的病理类型,占38.05%。发病年龄波动在8岁至95岁,中位数为40岁。男性47例,女性39例,男女比例为1.16:1。腮腺多形性腺瘤切除术中,面神经顺行解剖法组和逆行解剖法组对比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涎腺瘘、Frey’s综合征、耳垂麻木)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浅叶多形性腺瘤,当肿瘤直径S3cm时,浅叶切除术组术后暂时性面瘫及耳垂麻木发生率的较浅叶部分切除术组增多(P<0.05),涎腺瘘与Frey’s征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复发病例。当肿瘤直径>3cm,浅叶全切术组对比浅叶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涎腺瘘、耳垂麻木、Frey’s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良性肿瘤最高发的病理类型,男性多见,好发年龄段为40-50岁。在两种面神经解剖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的前提下,根据术前评估的肿瘤位置与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病例采用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对于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当肿瘤直径≤3cm时,宜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降低术后暂时性面瘫及耳垂麻木的发生率;在未能明确手术安全切缘的前提下,当肿瘤直径>3cm时,行浅叶切除术能降低肿瘤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