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发展耦合机理研究——以平安壮寨、兴坪古镇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在城乡统筹背景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乡村聚落不断演变,民族地区村落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密切联系,同时村落保护、重构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冲突与矛盾更加突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民族村落的一些文化遗产、历史古迹、自然风光很可能受到破坏,如果民族村落始终保持原状,又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可能会阻碍整个国家城镇化的进步。因此,民族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小城镇的发展面临两难选择,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护好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村寨,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既不破坏民族村落的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风光,同时也不影响国家城镇化的进步,并且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鉴于此种情况,本文选择广西龙胜县平安壮寨和阳朔县兴坪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深入访谈,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统计学、物理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对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发展耦合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首先,建立耦合指标体系,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ASS17.0软件和灰色关联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各个指标体系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且建立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之间的关联度模型。  其次,从经济、人口、基础设施等指标体系出发,分析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之间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耦合度模型,确定2009到2013年这5年期间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之间的总体关联程度和耦合度。  最后,根据耦合度模型,对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评价分析,从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利益分配、政府调控、管理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制度、意见建议出发,提出建立以民族村落为依托的旅游小城镇,形成新的旅游吸引物和集散地,这样既有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民族村落与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的保障和维护也一直处于被动和低效状态,原因之一就在于农民维权组织的缺位。构建农民维权组织,将农民纳入组织体系,是更好地实现农民权
司法鉴定问题作为近期我国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和期
美国的宗教与政治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新教精神”塑造了美国核心的政治价值和理想共识,孕育了“美国信念”,成为“美国信念”最强大的精神源泉和道德支柱。“新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