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合并用药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镇痛药物的治疗领域中,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复合应用产生协同镇痛作用,是治疗疼痛的一种策略。吗啡等阿片受体激动剂虽对缓解疼痛最有效,但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耐受等副作用,是限制其单独用于镇痛的主要原因。氯诺昔康作为一种新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不良反应少,适用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治疗,其镇痛机制除具有一般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外,还同时激活内源性吗啡的释放,从而增强镇痛效应。面对临床上复杂多样的创伤及术后疼痛患者,吗啡等阿片受体激动剂与氯诺昔康的复合应用已经广泛的用于临床预先镇痛和术后镇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尚没有研究证实非甾体类药物与阿片类药物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更优化的多模式联合镇痛治疗方案,如具体用何种药物与剂量配方联合使用为最佳,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数据来验证。本研究拟观察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大鼠的镇痛效果,明确二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以及能产生最佳镇痛效果和最小副作用的剂量配比,为临床优化镇痛方案提供参考。第一部分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实验一不同配比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对大鼠镇痛作用的比较目的比较不同配比的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110只,按测量指标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大鼠56只,根据给药不同又随机分为,Ⅰ组: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Ⅱ~Ⅷ组:分别给予吗啡/氯诺昔康(6mg·kg-1/0mg·kg-1、1mg·kg-1/5mg·kg-1、2mg·kg-1/4mg·kg-1、3mg·kg-1/3mg·kg-1、4mg·kg-1/2mg·kg-1、5mg·kg-1/1mg·kg-1、0mg·kg-1/6mg·kg-1),皮下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30、60、120min,以CO2激光为热刺激进行痛阈测定。第二组:大鼠54只,依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根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A组:吸入1.4%异氟醚5min后不做处理;B组:切口痛模型大鼠,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C~H及L组:切口痛模型大鼠,按Ⅱ~Ⅷ组给药设计剂量,皮下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h给药,然后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各组药物对大鼠的镇痛作用。结果(1)痛阈测量结果显示,Ⅱ~Ⅷ组大鼠在皮下注射药物后15min,疼痛阈值开始升高,在30min时达到峰值,并持续至给药后120min,与I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配比的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给药组中,Ⅳ、Ⅴ、Ⅵ组大鼠在给药后30min时的痛阈高于其他各组,Ⅴ、Ⅵ组大鼠在给药后60min的痛阈仍高于其他各组。(2)累计疼痛评分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C组及F、G、H组大鼠疼痛评分低于D、E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F、G、H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其它组。结论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的比例在1∶1~1∶0.5时可取得更佳的镇痛效果,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时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实验二不同配比的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对大鼠的副作用观察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对大鼠的副作用,筛选给药后大鼠副作用最低的配伍组方。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按测量指标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大鼠48只,根据给药不同又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B~H组:分别给予吗啡/氯诺昔康(6mg·kg-1/0mg·kg-1、1mg·kg-1/5mg·kg-1、2mg·kg-1/4mg·kg-1、3mg·kg-1/3mg·kg-1、4mg·kg-1/2mg·kg-1、5mg·kg-1/1mg·kg-1、0mg·kg-1/6mg·kg-1),皮下注射。于给药前、给药后15、30、60、120min,对大鼠安静状态下1min内的呼吸次数进行计数,用以评价药物对大鼠呼吸频率的影响。同时,各组大鼠于给药后30min进行旷场实验,以旷场实验评分作为评价药物对大鼠镇静作用的指标。第二组:大鼠48只,实验分组同第一组,实验前大鼠于代谢笼内每天给予一定数量高岭土适应性饲养2~3天,给药前禁食24hrs,测量给药后24h内大鼠高岭土的异嗜量、排粪量及尿量,分别作为大鼠呕吐、便秘、尿潴留的指标。结果(1)呼吸频率观察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大鼠给药后呼吸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或增加或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在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虽然表现出不同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呼吸频率增加或者下降),但是经过对现有统计数据的分析,这些差异没有显示出一定的实际意义。(2)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吗啡单独给药组(B)及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给药组(D—G组)的旷场实验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诺昔康单独给药组(H)及C组(吗啡1mg/kg和氯诺昔康5mg/kg复合给药)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旷场实验评分随吗啡剂量的增高而显著性降低,D、E、F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高岭土异嗜实验结果表明,吗啡单独给药组(B)大鼠高岭土异嗜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吗啡和氯诺昔康联合给药组C、D、E组及氯诺昔康单独给药组(H)大鼠的高岭土异嗜量低于B、F、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E、H组的高岭土异嗜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D、E、H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岭土异嗜量的变化主要与吗啡的给药量相关,复合给药组中,吗啡比例较高的组高岭土异嗜量是增加的。(4)大鼠排粪量收集测定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A)大鼠24h排粪量明显高于吗啡单独给药组(B)及复合给药的F、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G组大鼠的排粪量低于C、E、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E和H组的排粪量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大鼠24h排粪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吗啡配比较高的给药组中。(5)大鼠尿量收集测定结果表明,吗啡单独给药组(B),复合给药F、G组大鼠24h尿量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G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大鼠24h尿量的变化也主要集中在吗啡配比较高的给药组中。结论在本实验研究的剂量范围内,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大鼠,二者比例低于1∶1时,对大鼠的副作用较小。实验三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量效关系及相互作用研究目的研究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大鼠镇痛,在1∶1的配伍比例下的量效关系,并确定二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9只,根据实验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量效关系实验组: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阳性对照组(B):盐酸吗啡注射液4mg/kg,皮下注射;合并给药组C~E组:分别给予吗啡/氯诺昔康(4mg·kg-1/4mg·kg-1、2mg·kg-1/2mg·kg-1、1mg·kg-1/1mg·kg-1),皮下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30、60、120min,以CO2激光为热刺激进行痛阈测定,并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用以比较不同剂量给药组之间的药效。拆方实验组:大鼠24只,依给药不同,随机分为吗啡组(M):盐酸吗啡注射液4mg/kg,皮下注射;氯诺昔康组(L):氯诺昔康4mg/kg,皮下注射;复合用药组(M+L):盐酸吗啡注射液4mg/kg+氯诺昔康4mg/kg,皮下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30、60、120min,以CO2激光为热刺激进行痛阈测定,计算给药后60min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依金正均法计算Q值,评价吗啡与氯诺昔康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量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各组间给药前CO2激光痛阈无显著性差异。给予不同剂量的镇痛药,大鼠痛阈在给药后15min开始增高,在给药后30min达到峰值,较高剂量组可持续至给药后120min。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的各组大鼠,C、D、E组在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痛阈值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同剂量的吗啡单独给药组与吗啡和氯诺昔康合并给药组比较,两组内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的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2)拆方实验结果显示,合并给药的药效远大于拆方后各单方制剂效应。计算给药后60min时各组痛阈提高百分率并用金正均法计算Q值,Q=1.18>1.15。Q值大于1.15即为协同作用,说明合并给药两药药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吗啡与氯诺昔康联用比例为1∶1时,镇痛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大,依金正均法计算,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第二部分吗啡与氯诺昔康合并给药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研究吗啡与氯诺昔康合并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吗啡与氯诺昔康体内相互作用过程。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吗啡单独给药组(M,n=6):盐酸吗啡注射液2mg/kg,皮下注射;氯诺昔康单独给药组组(L,n=6):氯诺昔康2mg/kg,皮下注射;复合用药组(M+L,n=12):盐酸吗啡注射液2mg/kg+氯诺昔康2mg/kg,皮下注射。各组大鼠给药前禁食12h,血浆吗啡测定于给药前1h、给药后0.17h、0.25h、0.5h、0.75h、1h、1.5h、2h;血浆氯诺昔康测定于给药前1h、给药后0.17h、0.25h、0.5h、1h、2h、4h、6h、8h、12h分别眼眶采血约1ml,肝素抗凝,3000rpm离心15min,分离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血药浓度,应用DAS 2.1.1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吗啡单独给药或氯诺昔康单独给药的Tmax、Cmax、V/F、AUC、T1/2、CL/F分别与合并给药的相应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吗啡和氯诺昔康合并给药不影响各自的体内药动学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评价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闭合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两种术式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例正常人群得出正常步态分析结果,分别选取撬拨组20例,切复组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西夏法典《天盛律令》是现存较完整的的一部中古时期综合法典,其对盗窃罪的规定十分严谨与详细,在借鉴中原法典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符合实际国情的调整。文章基于对此法典中有关盗
惯性约束聚变(ICF)是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方法之一。ICF靶是ICF研究的关键部件之一,而微目标球氘-氚燃料密封舱是ICF靶的核心部分。在ICF靶球封口中需要室温固化速度快,透明度高,良
在新诗意象的熔铸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视野中,寻觅诗人艾青创作的个性特点.文章从对应互立、相反相成的特殊视角切入,着重从心理定格与形象升华、浓墨着色与简笔素描、缩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幼教专业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职体育课“教学做合一”对幼师的影响作了相应的调查研究。研
通过与45钢对比,分析了Fe基非晶合金在不同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的交互作用对主切削力和切削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切削参数下,Fe基非晶合金主切削力小于45钢,而切削合力
第一部分建立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实验动物模型并且定量评价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方法】在8-10周大的近交系BALB/c小鼠背部注射无菌空气形成气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单站GPS载波相位或多普勒观测数据,基于单站GPS测速法实时确定地震监测台站运动状态(速度)的新方法.针对2010年4月4日发生于墨西哥Baja California(32.259&#176
针对民航飞机利用陆基增强系统(GBAS)进行精密进近着陆过程中,GBAS机载甚高频数据广播(VDB)接收机所受到的同频干扰问题,提出采用盲信号分离算法,对VDB接收机所接收到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