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的统计,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45亿人,其中,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高达62.5%。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并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政策。数量庞大的随迁子女不仅为城市教育系统带来了挑战,就其自身而言,如何适应并融入城市社会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1所公办及5所民办小学中的随迁子女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对随迁子女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家庭、学校、社区三种生活情境中的社会交往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笔者发现随迁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普遍存在交往空间狭窄、交际网络规模小、交往形式单一、交往频度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多元主体对随迁子女支持的缺失。城乡差异造成的多重阻隔、家庭及学校的资源弱势、社区服务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等,致使随迁子女与同龄儿童及城市居民的交往互动机会较少,不利于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社区作为连结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纽带,是随迁子女社会交往的重要场域,因此,依托社区是解决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亟需建立完善的社区支持体系,帮助随迁子女扩展社交网络,通过与城市居民及儿童的交往,认同城市文化、适应城市生活,进而实现社会融合。这不仅需要社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健全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同时也需要政府、驻社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方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