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残余力向量和RBF神经网络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交通事业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复杂大型桥梁日益增多,这些结构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损伤,因此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识别出结构发生的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成为当前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时程反应与结构参数直接相关,结构的损伤会引起结构动力特性和时程反应的改变,所以如果能够建立结构的损伤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时程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那么就可以通过结构振动测试的信息完成结构的损伤识别。根据检测的范围可以将检测分为局部检测法和整体检测法:根据结构检测的特性可以分为静力检测法和动力检测法。   本文根据结构损伤后动力特性和时程反应的改变,利用残余力向量指标先对结构损伤进行定位,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具有的非线性映射强、鲁棒性、容错性好、泛化能力等优点,可以运用神经网络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本文将以天津国泰桥主桁架拱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利用神经网络对结构损伤进行预警,其中神经网络的输入指标为前10阶结构的固有频率。   ②为了实现对大型复杂结构损伤识别定位,避免因为神经网络输入数据的庞大而导致神经网络不收敛。所以本文将运用残余力向量指标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位识别。首先计算出残余力指标,然后根据其大小来判断结构损伤的位置,最后考虑测量噪声对损伤定位的影响。   ③利用损伤前后动力特性以及时程反应的变化,通过数学推理,构造出两个与损伤程度有关的损伤指标分别作为神经网络训练和测试样本。   ④在已经定位的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对结构损伤进行定量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神经网络的建立,以及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本文分别选择频率平方的变化率比和小波包分析的能量变换率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   本文以部分模态参数代替全部模态参数,以小波包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并以复杂的桁架为例进行数字模拟以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复杂的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经过研究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对复杂桥梁健康检测与损伤识别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以用于实际结构的健康检查和安全评估。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凭借其速度快、功耗低、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迅速成为了各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但高速铁路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沿线居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振
DX桩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桩型,由于其承力盘的存在,导致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普通直孔桩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承载力和沉降变形方面,DX桩比普通直孔桩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D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快速推进,西部艰险山区的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这些隧道大多具有"长、大、深埋"的特点,且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围岩的蠕变效应会导致
随着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其抗火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单独构件上,对整体结构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表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几千年来它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迥异于世界任何其它建筑体系的独特奇观。本文以双层殿堂式木结构古建筑尚友阁为研
随着现代建筑物不断向高处发展,大流态混凝土因具备较大的流动性和优异的工作性能而备受青睐,但随着流动度的增加,拌合物离析、稳定性差的风险就不断提高,如何在保持流动度增大的同时大流态混凝土仍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为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粉体、水粉比等参数又很难得到应用。为此本文提出当量粉浆体体积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基于当量粉浆体体积的大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这
轻钢-混凝土芯柱组合体系是薄壁钢管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是一个新领域,其中轻钢-混凝土芯柱组合体系又以柱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因此有必要对轻钢
边坡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镇人口的数量急剧上升,城市空间变得寸土寸金。而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因此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超限高层结构越来越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办公环境,还有效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但是如何评估和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
为研究现浇钢筋混凝土双曲抛物面结构的性能,本文对单块单倾扭壳、单块双倾扭壳和星海音乐厅双曲抛物面壳体的构形、边梁作用、预应力影响、动力性能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