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杏子川油田王家湾中区长2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国内外开发调整技术研究与部署的最新成果,针对研究区延长组油藏地质特征、油藏特点、流体性质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油藏精细地质研究入手,以地质、测井、生产动态资料等为手段,以明确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油藏开发规律和制定综合治理方案为目标,利用动静态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地质和动态条件约束下精细、定量、综合地揭示开发特征,最后提出长2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表明,长21属较典型的辫状河流相沉积,砂岩连续性较好,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要储层以辫状河道微相为主。油藏天然能量较低,具有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特点;粒间孔隙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其次为溶蚀孔;属弱~强水敏、无酸敏~改善、弱盐敏、弱速敏性储层:具有弱亲水-亲水的特征;非均质性较强。系统开展了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明确了生产压差、流压、油水井数比、注采比、采油速度、注入压力、单井产能等合理的界限范围,为综合治理方案的设计及正确预测提供了依据。王家湾中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存在注采井网不完善型、非主流线区域滞留型、水淹区水洗不充分型等类型。针对研究区剩余油的分布提出了:在平面上,一是在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域可以考虑钻加密井缩小排距,增大压力梯度,以弱化启动压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单井产量;二是在井网相对密集的区域实施注采结构调整,改变渗流场。纵向上,水井端,针对长期注水造成平面矛盾加大,注入水短路循环等问题,采用水井增注、堵裂缝、化学调剖以及分隔注水等工艺手段精细注水,降低无效注水比例,提高地下存水率。油井端,采用酸化、重复压裂、综合解堵、隔采、补孔等工艺手段,在地层压力保持程度较好且剩余油富集区域,进行提液引效,改善产液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