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次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脑皮质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连续多次高压氧(HBO)干预对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皮质细胞线粒体膜电势(ΔΨm)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BD组、HIBD后高压氧治疗组(HIBD+HBO),后两组按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大脑左侧为损伤侧)。HIBD+HBO组动物在缺氧缺血(HI)后予以1-7天的HBO治疗,HIBD组及HIBD+HBO组动物按照处死时间点再分为Id,2d,3d,4d,5d,6d,7d亚组(各组n=10)。各组动物断头处死后,制备脑皮质细胞悬液,给予ATm标记物罗丹明123(Rod123)孵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o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FL),并以该MFL为AΨm计量单位,分别记录各组左侧大脑皮质ATm绝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脑皮质细胞AΨm为(4.66±0.80)MFL;(2) HIBD组各时间点脑皮质细胞ΔΨm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为1d时间点时(3.02±0.48)MFL,2d后ATm较前稍有升高,但2-7d时间点之间AΨm无统计学意义;(3) HIBD+HBO组各时间点ATm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最低为1d时间点时(2.32±0.77)MFL,但各时间点ATm呈现先明显降低再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1-4d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7d时间点ATm均接近正常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为6d时间点时(4.55±1.41)MFL。(4) HIBD+HBO组与HIBD组相比较,1-3d时间点HIBD+HBO组ATm低于HIB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d时间点ATm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6-7d时间点HIBD+HBO组AΨm高于HIB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对新生大鼠脑皮质细胞产生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持续较长时间;HBO干预在HIBD早期并不能改善线粒体功能,但重复多次HBO干预后脑皮质线粒体功能可得到改善;关于HBO治疗HIBD的时间窗的确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图片4张,表格1个,参考文献57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紫外线照射法、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法及高压蒸汽灭菌法三种方法对抗酸染色痰涂片进行前处理,评价其对抗酸染色镜检的影响及其消毒效果。为资源有限、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随机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