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然而,并没有研究证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是否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1、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着化疗次数增加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恶心呕吐的变化。2、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 方法:拟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应用4次EC方案(每周期化疗第1天采用表柔比星≤90mg/m2和环磷酰胺≤600mg/m2,21天为1周期;止吐治疗:第1天采用化疗前注射用托烷司琼(尤明)5mg静脉滴注,联合地塞米松12mg静脉滴注,第2、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8mg静脉滴注)辅助化疗女性患者200例,回收完整可用于分析数据为145例。分别于患者化疗前、化疗1次、化疗2次、化疗3次及化疗4次后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t-Rating Scale,SSRS)、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量表(Rhods Index of CINV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一录入数据后,运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恶心呕吐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选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焦虑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次、化疗2次、化疗3次后焦虑评分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4次后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抑郁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次、化疗2次、化疗3次后抑郁评分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4次后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社会支持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次、化疗2次、化疗3次后社会支持评分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4次后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评分化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1次、化疗2次、化疗3次后恶心呕吐评分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4次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以恶心呕吐为因变量,以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患者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焦虑、抑郁与恶心呕吐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与恶心呕吐呈负相关(P<0.05)。 结论: 1、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着化疗次数增加焦虑、抑郁情绪加重,恶心呕吐加重,社会支持度升高。 2、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均与化疗后恶心呕吐相关。其中,焦虑、抑郁为危险因素,即焦虑、抑郁情绪越重,越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即社会支持越高,越不容易发生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