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已经逐步成为一项规模宏大的产业。虽然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始终是环境工作者尤为担心的问题,诸多风险因素伴随着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全过程,且风险的隐蔽性又使得建设工作者经常性的忽略了风险的严重性,因此,研究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生态风险评价,针对特定地区建立合理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是吉林省桦甸市和靖宇县行政区内一个重要的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怡人,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风景建设更加丰富,配套设施更加全面,旅游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正是这样的经营状况,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往往更加容易忽视,因此本文以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及实地考察,建立一套合理的风险评价技术体系,为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规划工作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自然环境基础。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国内外针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研究的研究进展,从国外先进做法中总结经验,为建立事宜的风险评价技术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理论出发,重点关注生态风险的内涵及特点,分析风险源项识别方法,探索合理性风险识别方法及划分标准;第三部分以红石国家森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的现有情况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景区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公园的风险源项进行重点关注,最终确定红石森林公园江南水岸景区、平湖山色景区、红色故乡景区、漂流休闲景区、白山仙境景区和凌空飞渡景区的风险等级;第四部分,针对公园建设规划、旅游人数等方面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获得的数据,通过风险等级的计算,得出每个景区的风险等级值,由此可知,景区的风险等级值越小,生态风险越大;景区的风险等级值越大,生态风险越小。经研究得出:漂流休闲景区、凌空飞渡景区、平湖山色景区、红色故乡景区、白山仙境景区和江南水岸景区,六个景区的生态风险等级分别为9、9、18、19、15和11,漂流休闲景区和凌空飞渡景区风险最大,红色故乡景区的风险最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的风险等级为13.5,在基本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对红石森林公园的风险应对工作,提出五个方面的风险应对方案,以期通过合理的风险防御措施,更好的建设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从实际问题出发,依靠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生态风险问题,为同行业今后开发规划过程提供有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