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研究——以s市c区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行的现实路径和首要选择。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对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为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义务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与此同时,当我国教育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扩张时,教育的差距和不平等也在一道增长或扩张,造成当今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了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拉大,加剧了教育的不公,构成了当今义务教育的现实基础。义务教育的非均衡现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害着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全局,危害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前景。  普及义务教育后,我国政府重点从解决“有学上”到关注“上好学”,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如何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必须面对并着力予以解决好的问题,更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群众平等教育权益、以基础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义务教育作为一项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属性决定了必须均衡发展。县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需在实现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着力均衡配置物化资源、教师资源等,保障教育民主与公平,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平等思想、教育公平思想、教育民主化思想、资源分配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在当今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也并不简单取决于资本、技术、人力的投入,关键在于县级政府对其发展制度创新的能力,及由此释放出来的创新精神。本文以“县域”“均衡”“政府角色”为关注点,创新点体现在理念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和教育合力的创新。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制度、做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政府角色相关理论,进一步理清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应当扮演的角色、实际扮演的角色和如何发挥作用。以s市c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例,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比较研究,将s市c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各项指标的数学分析以此来透视均衡发展趋势。从探究政府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角色发挥作用成因中,探索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的对策,提出优化县级政府角色的思路与对策,从而得出县级政府对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县(市)、区政府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履行宏观规划和管理,进行微观指导和执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配备的培训和教育督导评估等职能。具体讲,县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树立义务教育适度超前并均衡发展的理念,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考虑规模效益和民众教育诉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思路,确保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在接受教育权利、条件等方面达到相对平等。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教育机制,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益,在县域内实现学校建设的标准化、师资配备的均衡化以及教育质量的优质化的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学生家长配合协作,注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形成强而有力的教育合力,切实解决好“上好学难”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离不开对政府角色的研究考察,本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为政府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和经验范例,真正建构适合我国实际的县域义务教均衡发展标准体系、科学理念和实践模式。
其他文献
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探究其原因,探索其解决之道。面对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危机时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已成
公共外交是由一国政府针对他国民众发起、旨在通过提供信息并施加影响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并实现国家利益的外交行为。近些年来公共外交的发展是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