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V向”和“V往”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bbish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向”和“往”都可以出现在动词后构成“V向+O”和“V往+O”结构。一般认为,在这两个结构里,“向”和“往”都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可以比较自由地换用,但实际上在“V向+O”和“V往+O”结构中,“向”和“往”只在某些情况下才可以换用,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却不可以,可见这两个结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首先从共时平面对“V向+O”和“V往+O”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将从历时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共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主要对可以进入“V向+O”结构的动词和可以进入“V往+O”结构的动词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对能够进入“V向+O”和“V往+O”中的动词分别进行了穷尽性的描写。其次,对可以进入两个结构中的动词进行了对比,将这些动词分为三类,并且提取了每一类的语义特征。第三章,主要对“V向+O”和“V往+O”结构中的宾语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总的说明了“V向”和“V往”的后置宾语不能是单音节的,其次对宾语的语义类型以及“V向”、“V往”和各自的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描写。第四章,主要从历时角度描写了“V+向+O”和“V+往+O”结构中“向”、“往”的虚化过程,总结了“向”、“往”的虚化动因,以及古汉语中动词“向”、“往”对现代汉语中介词“向”、“往”的语义俯瞰作用,并且说明了“V+向/往+O”结构有述宾化发展的趋势。第五章,本章主要考察了“V向+O”和“V往+O”结构的位移事件类型。首先,我们界定了“V向/往+O”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路径图式。其次,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V向+O”结构不仅可以大量参与表述现实类位移事件,还可以大量参与表述虚拟类位移事件;而“V往+O”结构参与表述的位移事件则基本上是现实类的,很少表述虚拟类的。第六章,全文的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并提出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标记模式是由Myers Scotton提出,它强调从认知角度分析语码转换,认为语码转换是协商人际关系的工具。从标记模式视角来看,语码转换是说话者的一种理性行为,由于理性行为重视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人工林杉木、杨木和马尾松的燃烧性进行了研究。木材从受热开始到结束有两个释热峰 ;木材失重过程与释热过程有着相似的变化曲线 ,这是失重和释热密切相关的
目的了解某市正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对正在接受ART且发生性行为者
研究结果表明:用ICP—MS可以同时测定聚合氯化铝中的Al2O3及As、Mn、Hg、Pb、Cd5种元素的含量。测试样品(100倍稀释固体聚合氯化铝)中Al2O3、As、Mn、Hg、Pb、Cd的测定结果分
泻白散源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决》,方由桑白皮、他骨皮、生甘草、粳米组成。其中以桑白皮为君,取其甘寒,能泻肺清热、止咳平喘;地骨皮为臣,取其质轻而性寒,轻以去实,寒
<正>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妇联以中国共产党诞辰97周年为契机,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纪念活动,使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热情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重温入党誓词,回
由于不同的工程具有地质差异性,使得盾构机在应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时,都会在控制系统上做相应的适应性改造。针对这种适应性改造,就NFM盾构机的盾尾密封控制系统,结合庆春路隧
从减小铁镍钼软磁合金器件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出发,解决传统包覆工艺存在的不足,提出将金属硅粉先经氯化生成三氯氢硅扩散沉积到粉体表面,再水解出二氧化硅并沉积在磁粉表面的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链条,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话本小说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大事,可以说带有"小说革命"的性质,"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