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藻酸钠很不稳定,在生产、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降解。由于海藻酸钠分子本身的结构缺陷——单体由糖苷键结合而成,而降解主要发生在糖苷键处,国内外学者在海藻酸钠降解防止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都不能够完全防止海藻酸钠的降解。本论文首先研究了纤维素酶解海带提取海藻酸钠的生产工艺,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缓冲液用量、酶用量、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实验参数对海藻酸钙浸出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解海带提取海藻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缓冲液用量为55ml,pH5.0,温度45℃,作用时间18h,加酶量为90μ/g,在此条件下5g干海带中海藻酸钙浸出质量可达2.4g。对于混合酸酐及环氧氯丙烷交联海藻酸钠的制备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交联剂加入量、稀释倍数、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实验参数对交联海藻酸钠粘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环氧氯丙烷交联海藻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0℃、交联剂10%、反应5h、pH9、调浆比1:35,此条件下交联海藻酸钠粘度可达720cps,比原料提高约3.5倍;混合酸酐交联海藻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5℃、交联剂5%、反应5.5h、pH10、调浆比1:30,在此条件下合成产物的粘度可达430cps。对于交联剂的添加量范围,环氧氯丙烷要比混合酸酐大的多,选择环氧氯丙烷为较佳交联剂。用现代分析手段对海藻酸钠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热分解分为三个阶段:40~150℃为海藻酸钠中水分的失去;220~260℃为海藻酸钠糖苷键断裂分解为稳定的中间产物,产物部分碳化,对于交联海藻酸钠,随交联剂加入量的增加,热分解温度反而下降;520~570℃,羟基羧基脱除,海藻酸钠完全炭化,最终产物为碳酸钠;利用Brabender粘度仪对比了海藻酸钠及交联海藻酸钠在加热和降温冷却时的各种热力学性质的差别以及温度变化对交联海藻酸钠(或海藻酸钠)糊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交联剂加入量的增加,交联产物的热糊稳定性逐渐变差,冷糊稳定性逐渐变好;交联海藻酸钠的老化或回升程度不如原料海藻酸钠,说明随交联剂加入量的增加,所得交联产物的凝胶性减弱,不易于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