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是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适度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会对区域物流的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但过大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则会制约区域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促进区域物流既快速又均衡的发展,是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物流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区域物流的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和四大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进行定量测算,并利用其空间可分解特性,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之和,进而分析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然后,理论分析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各影响因素的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入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出各解释变量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进而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最后,基于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法,计算出各解释变量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度,进而从省际视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缩小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和东部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大致呈现“扩大—缩小”的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批发与零售业增加值、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第二产业结构、交通线路网络密度、外资利用水平和政府干预能力是缩小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因素,省际地域固有因素、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和劳动力供给水平是扩大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因素;其中,人均工业增加值和省际地域固有因素是形成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初期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干预能力一直是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
其他文献
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双向推动,促使其能级逐层提升;而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已呈现出与城市竞争力共生共荣的趋向。对此,时序性推进
“最近发展区”顾名思义就是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到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指学生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是指学生通过自已独立活动之后可以到
列斐伏尔引入"节奏分析",将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以节奏概念为中介,分析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化组织及其产生的根源,并从规训、媒体和资本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时间的生产,揭示
目的:对近10 a来慢性湿疹、皮炎中药外治的情况进行综述。方法:以湿疹、皮炎、外治、中药等为检索词,2002年至2011年为检索年限,对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慢性湿疹、
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及其程度,是与其"做人"的境界及其高低内在一致的。党员"做人"的最高境界应是人性、德性、党性的高度统一。正视人性,塑造德性,增强党性,实现人性、德
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融合。人类文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领域,中国学者主要谈论的是"西风东渐"的话题,而"东风西渐"这个话题
课业负担是一个“不禁不行却禁而不止”、“不除不快又除不断根”的老大难痼疾,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减轻高中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观摩"直线与平面垂直"展示课,对展示课进行总体评价,概括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定位精准;问题引领,建构新知;把握本质,指导方法;活动操作,直观感悟.同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提出的规划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而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问题也显得格外突
本文通过对于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艺术风格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差异性找出影响两种舞种产生的多种因素,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现行的创作与教学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