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0多年前Ruderman等提出体重正常的代谢性肥胖(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Weight, MONW)的概念,指出这类人群虽然没有超重,但却有与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至今发病机制未明。新近有研究指出低脂饮食的大鼠体重增加,相反高脂饮食的大鼠体重则没有有意义的增加,而这与饮食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有关。为此,本研究尝试利用高温烹制的高脂高糖饮食制备体重正常的代谢性肥胖大鼠模型,为MONW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高脂高糖饲料的制作成分:0.83%蛋白质、0.65%磷、3%蛋黄粉、18%猪油、25%蔗糖、59%SPF普通动物饲料,加水混合压成饼形,160℃烤制1小时后升至1 70℃关火过夜。2.大鼠的分组及饲养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周龄,体重60-70g),适应性喂养4周,随机分为两组:(1)普通饮食组20只;(2)高脂高糖组40只。每周称量体重。饲养过程中共6只大鼠死亡,最后进入数据统计的高脂高糖组有36只,普食组有18只。3.高脂高糖喂养后第8周断尾取血测量空腹血糖及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方法:40%葡萄糖,按2g/kg体重灌胃。)。4.在高脂高糖喂养后第21周(29周龄),取空腹大鼠内眦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通过双抗体夹心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断尾取血测空腹血糖及OGTT0.5、1、1.5、2h。5.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构建方法2中喂养的两组大鼠于第29周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组:(1)普食+NS组(9只);(2)普食+STZ组(9只);(3)高脂高糖+NS组(21只);(4)高脂高糖+STZ组(15只)。于第29周龄测完血糖后禁食过夜,第2天STZ组腹腔注射STZ (30mg/kg); NS组注射同等剂量NS。在注射STZ一周后测量空腹血糖及OGTT2h,以空腹血糖及OGTT2h分别大于7.0mmol/L或11.Ommol/L为达到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1.喂食高脂高糖饲料前(8周龄)普食组与高脂高糖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高脂高糖组与普食组的体重从开始喂食高脂高糖饲料的第8周至第21周,每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大鼠各周体重与喂高脂高糖饲料前体重(8周龄)比较发现,除第11周普通饲料组体重增加高于高脂高糖组,其余各周两组体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喂高脂高糖饲料后的第22周,高脂高糖+NS组体重与普食组+NS组仍无统计学差异。3.高脂高糖饮食第8周,两组大鼠空腹血糖无差异(P>0.05),OGTT2h有显著性差异(P<0.05)。4.高脂高糖饮食第21周两组在空腹及OGTT 0.5、1、1.5h血糖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脂高糖组血糖均高于普食组,OGTT2h血糖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5.喂食高脂高糖饲料后第8周和第21周时高脂高糖组大鼠空腹及OGTT2h血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第21周的血糖均高于第8周;而普食组大鼠两周血糖之间统计学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6.高脂高糖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普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7.小剂量STZ诱导1周后,普食+STZ组9只大鼠中有1只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有2只OGTT2h高于11.0 mmol/L;高脂高糖+STZ组15只大鼠中有11只大鼠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全部大鼠的OGTT2h高于11.0mmol/L。且两组空腹血糖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空腹血糖为标准时,高脂高糖组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73.3%,普食组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1.1%。以OGTT2h为标准时,高脂高糖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0%,普食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8.19%.高脂高糖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食组(P<0.05)。结论:食用高温烹制的高脂高糖饲料大鼠,其体重虽不增加,但表现为胰岛素抵抗、STZ诱导的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了。这种模型的建立成功有利于今后探讨MONW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